腊月廿七,年味渐浓。揭阳海关查检科关员田志伟和同事们一早驱车60多公里,来到位于揭西县坪上镇湖光村的鸿锦供港蔬菜种植基地。
寒流刚过,气候返潮,透过“回南天”的水雾,只见清晨的蔬菜基地里已是一派热闹繁忙的景象——田垄上,各种蔬菜按区种植、成畦成行,绿油油的菜心、水汪汪的豆苗、鲜嫩嫩的芥蓝迎风摆动;菜农们弯腰穿梭期间,手中的小刀快速翻飞着,一棵棵新鲜脆嫩的蔬菜被齐根割下、摆在手臂,再整齐摞进菜筐中;不一会儿,几十个蔬菜筐已经装满,工人们骑着电动三轮车赶来,麻利地将一筐筐蔬菜搬运装车,“突突突”地驶向500米外的冷库区进行下一步处置……
伴随着电动车远去的声响,田志伟和同事们开始了今天的查验工作。田间泥泞,只踩了一脚,查验鞋底便沾满了泥巴,他们却习以为常,毫不迟疑地大步踩进田埂,悉心察看起每一垄蔬菜长势情况。
“出口蔬菜病虫害防治、农业投入品控制等情况都是我们监管的关键点,我们有时比菜农还更关心菜叶上有没有虫洞、菜梗会不会发黄。”田志伟一边笑说,一边在监管记录本上详细地记录着。这些从“田间地头”直接掌握的原始记录,将是他制定基地质量安全风险监控计划时的重要参考依据。
除了“肉眼”观察,“科技”判定也是出口蔬菜质量安全监管链条中的重要一环。不同种植片区、不同品种的蔬菜,田志伟和同事们都要随机抽取几株作为样品,放进取样袋中,进行标记、封装,准备送往汕头海关技术中心食品实验室进行农药残留检测。
“平时我们还会定期对基地土壤、灌溉用水等开展抽样监测,严防农残、重金属等超标风险,保障供港蔬菜质量安全,让消费者买得安心、吃得放心。”田志伟说。
冷库里,蔬菜种植基地负责人张海波正挨箱检查新鲜蔬菜的“休眠”情况,指挥工人们做好出库蔬菜的分拣、称重、打包和装车工作。
“自2008年实现首次供港以来,我们已连续15年为香港同胞供应‘每日鲜蔬’,很受客户的信任和欢迎。”张海波说。随着春节、元宵等传统佳节临近,香港同胞“菜篮子”需求愈发旺盛,张海波带着工人们加班加点抢种抢收,确保“每日鲜蔬”足量供应。
“今年春节基地‘不打烊’,初一至初八稳量供菜,预计60吨左右,保障香港同胞菜篮子‘日日鲜’。这期间,海关优质高效的通关服务,将是我们保质保量出口的坚强后盾和重要信心来源。”张海波说。
新鲜蔬菜属鲜活易腐农产品,一旦保存不当、运输过久,鲜度、口感、品质、价值等都会大打折扣。订单显示,腊月至正月,基地每天约有10吨左右的新鲜蔬菜产品供应海外市场。千家万户的“团年菜”,鲜度和供应如何保障?揭阳海关查检科科长林伟强给出了“严监管+快通关”的答案。
“平时功夫做在前,前期我们积极加强正面监管,从源头抓质量,引导企业规范种植、生产加工等各个环节,完善质量安全控制和自检自控体系建设。春节前,针对企业通关需求,我们开展了以企业信用、风险分析、日常监测结果等为参考因素的综合评估,制定春节期间供港蔬菜专项通关监管方案,优化属地查检措施,推行‘绿色通关’服务,打通应节蔬菜出口‘零等候、零滞留’通关的‘最鲜一公里’,为香港同胞佳节‘团年饭’餐桌添鲜加味。”林伟强说。
下午1点,目送着又一批菜心、学斗、豆苗等蔬菜“搭乘”冷链物流车离开基地,田志伟长舒了一口气,“一早赶来实地监管的功夫没白费!”他知道,300多公里的“长途跋涉”期间,这批经过他和同事悉心查检过的蔬菜将始终被妥善安置在-2摄氏度以下的低温中,直到第二天清晨摆上香港农贸市场、超市店铺的菜摊上时,仍会是鲜嫩如新摘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