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国家地理主办,享誉国际的自然影像赛事——第四届中国野生生物影像年赛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来自我市湘桥区磷溪镇的14岁少年刘嘉俊和他父亲刘敬华拍摄制作的短片《我在家门口挖了个小池塘》获手机组冠军。
短片讲述了在暑假期间,刘嘉俊和其父亲一起在自己家门口挖了一个小池塘,并种上睡莲之后开始招引来各种昆虫、鸟类和蛙类,形成一个小小“共生之地”的故事。从白天到黑夜,睡莲的绽放和闭合,蜜蜂采蜜,蛙类交配产卵等现象,成为刘嘉俊观察自然乐园、用手机拍摄相片、短片的精彩素材。
从2020年至今,中国野生生物影像年赛面向全球征集摄影、视频和自然绘画作品,希望借此增进公众对自然生态和野生生物的了解和热爱,促进自然保护事业的发展,向全世界讲述了“影像保护自然”的中国故事。2023年,以“共生之地”为主题的第四届年赛视频单元分设短片组、短视频组、手机组和B站特别创作组4个组别。来自潮州磷溪镇刘氏父子的作品从中脱颖而出,并获得手机组冠军。
刘嘉俊是金山实验学校初二学生,从他五六岁开始便在父亲的影响下开始学习摄影。从凤凰山到饶平海湾,从汤溪水库到草岚武的溪流,以及汕头、揭阳、梅州等周边城市的野生生物栖息地,都留下刘嘉俊和其父亲的扛着摄像机的身影。
相机里的微观世界,让刘嘉俊深深入迷,一到假期或者周末,父子两人就翻山越岭,在山山水水中寻找鸟儿、昆虫,记录下美的瞬间。在这个过程,也让刘嘉俊感受到了身边自然的神奇,享受自然记录的乐趣与意义。
一直以来,刘嘉俊怀着对大自然探索的渴望,坚持观察自然,专注摄影。他的作品曾入选两届粤东生态展,获《中国国家地理》全球生物多样性摄影赛儿童组优秀奖。但在镜头之外,辛苦是难以想象的。“在夏天的时候,拍摄小鸟需要藏在帐篷里边等待小鸟的出现,帐篷里很热,像烤箱一样,但为了拍摄到小鸟,必须在帐篷里面坚持;在拍摄微距昆虫的时候,我们需要趴在草地上,经常会被蚂蚁,蚊子叮咬,但看到成片时,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刘嘉俊告诉记者。为了能抓拍到昆虫、小鸟难得一见的瞬间,嘉俊还不断从书中汲取知识,了解生物的习性,以拍摄更多好作品。
这些年的生态摄影经历,刘嘉俊收获的不仅仅是获奖证书,还有技能、知识和坚持,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更深刻理解。“通过学习摄影,我认识到各种鸟的品种,也观察到很多肉眼看不到的小动物,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所以我们要保护环境,才能更好保护它们。”刘嘉俊表示,接下来将继续观察大自然,用手中的器材记录万物的美好分享给大家。
(编辑:悦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