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一些家长抱怨当询问孩子对某件事的想法和意见时,孩子总是说“随便”“无所谓”“都行”等口头禅来敷衍、搪塞。对于孩子总是抱着“随便”的态度,家长感觉很生气也很无奈,更担心孩子遇到问题没有主见、没有自我、没有担当的消极、逃避心态不利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但又不懂得该如何教育孩子。
孩子总爱说“随便”,家长该如何教育和引导呢?对此,专业人士认为,家长要摆正心态,不要假民主真否定,而是要改进亲子关系,多关注、了解孩子的特点和兴趣爱好;家长要耐心、平等地与孩子进行深入的沟通交流,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倾听孩子的真实需求,接纳和理解孩子的感受;家长要给予孩子选择的自主权和机会,尊重孩子的决定,并给孩子提供积极的建议和支持,同时要给予孩子足够的试错空间,让孩子在犯错中探索、学习和进步;家长要在帮助孩子克服困难的同时多肯定孩子的优点和进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家长要充分信任孩子,敢于放手锻炼孩子,给予孩子自主解决问题的空间和时间,让孩子养成从“随便”变成“我要怎么做”的良好思维习惯;家长要做好正确引导,帮助孩子明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目标设定,教给孩子正确地表达意愿、思考、决策及与他人沟通交流等方面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孩子的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家长要充分信任孩子,敢于放手锻炼孩子,给予孩子自主解决问题的空间和时间,让孩子养成从“随便”变成“我要怎么做”的良好思维习惯。林洁松 摄
孩子总爱说“随便”,家长很无奈
“我最近和孩子沟通越来越‘和谐’,我问什么孩子都说‘随便’,如‘中午吃什么’‘要不要去游泳池’‘你又不及格了,这个分数怎么去考高中,考不上怎么办’等等,孩子回答都是‘随便’,让我感觉很生气。”家住曲溪的洪女士说,她经常被孩子软硬不吃的“随便”气得“七窍生烟”,十几岁的孩子正是激情满满的年纪,怎么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如此没有主见、没有担当,让她想不通,也很无奈。
家长陈先生最近也经常被孩子的“随便”激怒,他说:“上周日带孩子去商场买东西,孩子以前总是会要求买这个买那个,而现在是什么‘都行’,甚至买不买也‘随便’,这让我感觉自己是‘花钱买罪受’。”陈先生无奈地说,孩子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劲,不止是在买东西方面,日常生活其口头禅就是“随便”,但陈先生也坦言不懂得该如何引导孩子纠正说“随便”的坏习惯。
询问孩子对某件事的想法和意见时,孩子总说“随便”“都行”,这是一些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情况,让家长们既生气又无奈,担心孩子这种消极、逃避心态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但又不懂得该如何教育引导孩子。
四种教育方式致孩子总爱说“随便”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原本会有很多需求,却为什么总爱说“随便”呢?对此,揭阳市天蓝心理服务中心的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陈洁婷分析认为,家长以下四种教育方式会导致孩子总是说“随便”。
一是孩子的要求总是被否定。一些家长表面上看起来显得开明、民主,给予孩子选择的权利,但实际上在孩子作出选择之前,家长心里早就有了答案,孩子的选择一旦不符合家长预期,就会被否定或无休止地“洗脑”,甚至是威逼利诱、谩骂羞辱,时间长了孩子就隐藏起自己的真实想法。二是家长给的问题太“大”。有的家长给的问题太“大”、太宽泛或不够具体,不切合孩子的实际,孩子面对选择时感到困惑和无法决策,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和作出决定,就选择“随便”这种最简单的方式来应对。三是孩子需求被忽视。一些家长过于强势,习惯了替孩子做决定,孩子多次表达自己的内心意见、想法,却没有得到家长的重视和接纳,于是为了迎合家长,减少与家长的冲突,孩子只能选择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四是包办。孩子的事情经常被家长包办,从不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导致孩子没有主见,失去了做选择、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把选择的“自主权”还给孩子
孩子总爱说“随便”,家长该如何教育和引导呢?对此,陈洁婷给出了建议。
一、沟通交流。对于孩子总爱说“随便”,家长应该及时意识到这是孩子掩藏内心真实想法、需求的问题,积极引导孩子纠正说“随便”这类口头禅的坏习惯。家长要摆正自己的心态,改进亲子关系,不要忽视或否定孩子的需求和想法,可以用家庭会议等具有仪式感的形式,鼓励孩子发表观点,营造“敢想敢说”的家庭氛围;家长要正视孩子的成长规律,要有爱心,多关注、了解孩子的特点和兴趣爱好,耐心、平等地与孩子进行深入的沟通交流,鼓励、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意见,倾听、了解孩子的真实需求和想法,接纳和理解孩子的感受,并为孩子提供一些积极的建议和支持,从而激发和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帮助孩子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
二、给予孩子选择的自主权。要引导孩子纠正说“随便”这类口头禅的坏习惯,把选择的自主权还给孩子是有效办法。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需求和意愿,就要在平时生活中给予孩子选择的自主权和机会,尊重和理解孩子自由的意志和决定,并给孩子提供充分、及时的积极建议和支持;在孩子能力范围内的事情,如吃什么、穿什么、周末的时间如何安排等,家长要让孩子拥有自主的选择权,培养孩子从小到大“自己作选择”的能力。
三、不要“假民主真否定”。家长要端正养育孩子的态度,不要给孩子设定很多的规则、要求和约束,也不要孩子什么都“服从和听话”,更不要压制孩子;家长要告别“假民主真否定”,既然给了孩子选择的机会,就要尊重孩子的决定,如果家长早有答案,那就不要再打着“民主”的幌子让孩子作选择,不妨直接跟孩子商量你的决定,如果孩子还是坚持自己的选择,只要不违背底线、原则,就要尊重孩子的意见,如果这个选择会影响到孩子或者他人,那就绝不能妥协。
四、给孩子“有限”选择。家长可以适当给孩子“有限”的选择,如果判断孩子确实是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不妨给孩子具体的答案,引导孩子作选择,如做饭时问孩子“想吃什么”,不如问“芹菜和花菜选哪个”,相比选什么,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自己作选择的意识和能力;对于孩子能力之外的事情,家长可以提前给孩子两个选项(选项都是经过筛选的),引导孩子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选择。
五、给予孩子足够的试错空间。孩子犯错或作出一些不理智的选择,这些都是孩子成长的一部分。家长要给予孩子足够的试错空间,学会接纳孩子的犯错,只有被允许犯错的孩子才能拥有越挫越勇的强大内心,被接纳失败的孩子才有相信自己的底气;家长要学会换位思考,带着一种平等、尊重的心态对待孩子,允许孩子表达愤怒、不满等情绪,即便孩子坚持的看法和观点是错的,也要接纳、理解孩子的感受,而不是粗暴地否定,并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正确管理好情绪;当孩子出错时,家长要帮助孩子反思和总结经验教训,切忌命令和要求,更不能批评和惩罚,而是告知孩子这些建议仅供参考,孩子有自主决定权,把机会留给孩子自己去发现、去总结,学会自己思考和决策,让孩子在犯错中探索、学习、进步的同时增强自信心和责任感。
六、鼓励孩子。家长要鼓励和支持孩子勇敢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平等参与家庭生活决策等,尽可能为孩子提供一些相关的活动和体验,并给孩子提供充分和及时的支持,在帮助孩子克服困难的同时要多肯定孩子在学习技能、知识方面的优点和进步,让孩子感到其努力被重视和被关注,孩子也会从家长的积极反馈中看到自己的成长,从而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让孩子勇敢地去作选择和决策。
七、敢于放手。家长要充分信任孩子,敢于放手锻炼孩子,将事情大胆地交给孩子去做、去安排,鼓励孩子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在孩子的决策过程中,家长可以提供指导和建议,但要避免急于干预或直接告诉“标准答案”,应给予孩子自主解决问题的空间和时间,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在决策过程中的主导性和责任感,并养成从“随便”变成“我要怎么做”的良好思维习惯,从而培养孩子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八、正确引导。家长要做好正确引导,首先要以身作则,不要在孩子面前说“随便”,给孩子做好榜样;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创造机会多与孩子互动,尤其是对孩子自己的事或他关心的事,要引导孩子发表意见,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作出正确决策的能力;家长要帮助孩子明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目标设定,教给孩子正确地表达意愿、选择、思考、决策及与他人沟通交流等方面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其积极的决策和解决问题等能力和习惯,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