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喀什的风情
发布时间: 2023-09-26 来源: 作者:

9月初,来到新疆喀什地区旅行,一座无论地理环境,还是文化心理都很陌生的城市。


名人是快速了解一座城市的钥匙。被《还珠格格》等电视剧传播开来的香妃,已成为喀什的传奇。香妃墓又名阿帕克霍加墓,始建于1640年,埋葬着喀什霍加政权首领阿帕克霍加及其家族五代72人。这座典型的伊斯兰式古陵墓,由门楼、主墓室、大礼拜寺、小礼拜寺和教经堂等组成。


香妃墓是历代喀什政权扩容与整修的结果,然而,近400年过去了,史上霍加政权那些尔虞我诈的故事,没多少人有兴趣了解,只有香妃是例外。香妃为了民族与家国的和谐,没入深宫,从贵人晋升为嫔,继而册封为妃,通过提升自身地位达到稳定边疆、促进和平的作用。乾隆允许香妃在宫中保留维族装束和饮食习惯,多次带香妃出巡和参加祭祀,既聚拢民族向心力,也利于国家大一统,也许这才是香妃墓真正值得后世纪念的价值所在。


如果说香妃墓代表喀什的权力中心,那喀什大巴扎则是支撑统治的商业中心。


喀什大巴扎内设21个专业市场,是西北地区最大的国际贸易市场,是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之一。新疆各地的土特产、手工艺品等应有尽有,沙特的干果、土耳其的丝巾、巴基斯坦的黄铜、吉尔吉斯的望远镜等欧亚非国家的商品也琳琅满目,维族特色明显,中西亚风情浓郁。


行走大巴扎,入口两青年跪坐馕坑上,旁边的兄弟不断将擀好的馕面胚递过来,他们轮流贴紧在坑壁上,坑口飘来阵阵囊香。少女身上的丝绸,色彩像野花一般艳丽,五彩缤纷的花纹展现热烈而欢快的维族风。中年男子对着翡翠绿的玉石或手抚摸、或手电筒照、或试图磨去黑点,与店主激烈讨论半天仍在犹豫。


如果说喀什大巴扎是支撑统治的商业中心,那艾提尕尔清真寺则是支撑统治的信仰中心。


清真寺位于喀什市中心,由寺门塔楼、庭院、经堂和礼拜殿四部分组成。寺门用黄砖砌筑,白石膏勾缝,半圆形拱顶下悬挂一块饰有彩色图案的大牌匾,寺门两侧屹立两座各12.5米高的米黄色砖砌圆形光塔。刚好遇上开斋节,广场上人山人海,正应了“艾提尕”的“节日礼拜与集会之所”之意。


人群散去,门口老人三五成群晒太阳,或讨论、或私语,也许这是他们最好的“养老院”。牌匾上站满鸽子,胖墩墩,时而飞入人群中觅食,时而飞回牌匾上伸懒腰,它们早已习惯与人类和谐相处。走进大寺,位于中间的召唤楼,清晨阿訇用苍凉而悠长的声音唤醒整座城市:“安塞拉甫——哈依鲁木比乃——那吾来——。”礼拜殿较深,阳光正一点点照到殿堂深处,也许穆斯林也在日复一日的礼拜中,一步步走向光明的彼岸。


高台民居坐落在一处高超40米的黄土高崖上,距今已有600年历史。维族人世代聚居,每增加一代,便在祖房上加盖一层楼,如此代代相加,房连房、楼连楼,形成各种奇特的过街楼、半街楼、悬空楼。在这些随意建造的楼上楼、楼外楼之间,又排列出弯弯曲曲、纵横交错的数十条小巷,宛若迷宫。


走在街巷,马车拉着香蜜瓜走街串巷,几位妇女围着小贩讨价还价,获得优惠后脸上露出一丝狡黠。老年男子皱紧眉头、眯着眼睛烤羊头,金黄的火光下羊头被烤得炭黑,却是他眼里的世间至味。阳光打在过街楼,金发少女从暗处走进光里,将丝巾垂放至胸前,手轻托鼻子,在镜头前羞涩的微笑。一群小朋友在巷子里玩倒立、弹弓、赛跑,衣服到处是灰尘,嘴巴却都咧得大大的。在夕阳的过滤下,时光似乎倒流到中世纪,所有的人和事都变得很慢。


喀什的四大中心在广州、杭州、泉州等城市也有,但边疆的氛围、维族的风情与伊斯兰的信仰,将喀什变成一幅独一无二的维族版“清明上河图”,也许这才是喀什最吸引人的地方。


旅行是一场“履行”,一场不断认知与接纳陌生的风景和人事的过程,而所有的经历和实践,最终都会转化为心灵的高度与深度。在喀什领略多元的文化与情感,视野与眼界不就这样开拓了吗?


谢锐勤


(编辑: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