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尖山村:山水灵秀的红色古村
发布时间: 2023-08-28 来源: 揭阳日报 作者: 陈楚鹏

  位于玉滘镇南部的尖山村,北仰梅岗山尖峰,南临榕江支流枫江,下辖尖山、院前两个自然村。境内峰峦耸秀,气势雄伟,古有“尖同笔架无双品,山在梅岗第一峰”之称。因着独特的地理位置,尖山村自古是军事必争要塞。大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涌现了李福来、李跃等一大批革命先辈,有着光辉而灿烂的革命历史。2019年,尖山村正式挂牌“广东省革命老区村”,成为玉滘镇唯一的革命老区村。


  图①:尖山村党建主题公园。


  图②榕树下的“微课堂”。


  图③:美丽尖山一景。陈楚鹏 摄


  诗礼传家底蕴深厚


  村前小溪流水潺潺,村后群山树木葱郁,山清水秀的尖山村拥有悠久的历史,自明朝永乐年间创村至今已有600多年。其创村始祖李榕冈于今榕城区炮台镇桃山村迁入。李氏,原是诗礼传家之族。自明初至清末,500多年间,承传优良家训,重礼义,兴教育,故而人文鼎盛,人才辈出。在明朝中期,便出现了李子遂、李子象,李子衎三兄弟先后中了举人,名噪一时,时人称之为“尖山三凤齐鸣”。清朝时期,这里走出了知名人物李楚生(1613~1674),于清顺治十五年(1658)中举,清康熙九年(1670)接任内阁中书舍人,康熙十五年(1672)任朝廷主考官。


  尖山村至今保存有9篇学子参加科举的文章,其中3篇文章的文后附有考官的评语。尖山村还留存了大量的优秀诗词、文章及楹联,存文最多的是清乾隆年间的李国选,其文集《何恃堂稿》,收有序、传、文、书、记、说、箴、跋共100多篇约20万字。1987年由揭阳县博物馆影印收藏,并收入1992年出版的《揭阳县志》。由该村李怀瑜主编的《尖山村志》于2000年8月出版,除记载“家谱篇”之外,还从“地理篇”“历史篇”“现代篇”等记述尖山村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颇具时代精神和收藏价值。


  1951年,尖山村以弦间为基础组建业余剧团,1957年该剧团参加揭阳县文艺汇演受到嘉奖;1958年,尖山村文化站被评为省标兵文化站,站长李俊贤出席全国群众文化工作会议;1959年,玉滘镇文化站代表李若松出席全国共青团积极分子代表大会。


  红色历史熠熠生辉


  早在大革命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尖山村人李福来、李跃等就投身革命,创办农会,成立武工队组织本村贫苦农民起来闹革命,掀起一波又一波红色浪潮。


  李福来(1899~1928)在中共地下党员王文闵、沈子明的引导下,参加了东江特委组织的革命队伍,他常到汕头、兴宁、梅县一带开展革命活动。1926年,李福来奉命回乡开设革命骨干培训班,宣传革命新思想,带领尖山村劳动人民成立农会、工会、妇委会等革命组织,尔后在实榆公祠设立农会并任主席,该村时有会员400多人,他还把革命的火种传播到附近乡村。


  1927年,贺龙、叶挺率领南昌起义部队驻扎于尖山村的虎山上,使李福来和村民对革命的斗志更加高昂起来。1928年8月10日晚,李福来从大窖村宣传革命道理返回家乡途中,被事先埋伏在该村龟山树下港的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壮烈牺牲。1938年冬至1940年5月,日寇多次出动飞机对驻扎尖山村的国民革命军独立二十旅3团进行狂轰滥炸,尖山村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摧残,但尖山村村民依然积极参与抗日支前活动。


  李跃(1921~1996)是解放战争时期,尖山村武工队革命活动的发起者、主要负责人。为寻求抗日救国之真理,他先后到石牛埔南侨中学、普宁鲤湖区立中学求学,主修《现代革命运动史》《社会概论》等革命书籍,接受进步思想。1947年秋,随着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潮汕人民抗征队挺进潮揭丰边地区,在新亨一带进行革命活动,李跃为寻找革命组织,独自到新亨白石村找到驻村抗征队王同志,由王同志了解来意后送李跃2本小册子(1本组织农会,1本组织民兵)及一批宣传资料、标语等文件,交代其回家乡开展活动。1948年春,随着革命斗争形势发展的需要,为使潮揭二县,枫江两岸三区(梅武、桑武、大和)的武工革命活动连成一片,上级派杨元、李涛、江建、林镇等人进入尖山村开展革命活动,尖山村成为二县三区武工队活动据点。李跃先后发展了李学、李兴、李炎松、李阳、李记保、李呈强、李六、李赛娟、陈八、李抗、李富有、李坤才、李秋龙、李廷辉、李森瑞、李侨松等人参加共产党武工队和小北山游击队。从此,尖山村的革命活动在梅武部党组织的直接领导下更加活跃起来……


  1951年,李福来被追认为革命烈士;1993年,尖山村被评为“游击战争根据地革命老区”;2019年9月,尖山村正式挂牌“广东省革命老区村”。2019年11月15日,尖山村革命纪念馆正式挂牌,成为尖山村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平台。


  接续奋斗砥砺前行


  “犁头旗帜耀尖山”。一直以来,尖山村都倍加珍惜和保护好村里这一份来之不易的红色文化遗产。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尖山村更将先辈留下来的红色资源作为发展动力,弘扬先辈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光荣传统,接续奋斗砥砺前行,扛起乡村振兴发展的大旗,奋勇书写新的时代篇章。


  该村成立革命整编小组,把尖山过去的红色文化系统收集整理、整编。对大革命时期曾作为村农会会址的实榆公祠,大革命时期曾作为村工会会址的亦足轩书斋,解放战争时期曾作为村农会会址及武工队革命据点的纯澹公祠,李福来旧居、福来烈士墓、李跃故居等革命旧址和红色史迹进行修缮,并于每年清明节举行缅怀先烈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此外,还修建沿溪文化长廊、打造党建主题公园、打造榕树下的微课堂等,同时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平台,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村容村貌、美化村庄环境,增加文体设施,清理寨前池等,让村里变得更加宜居宜游。如今,尖山村更是紧扣“耕读文化,山水玉滘”定位,将革命烈士故居、红色革命展厅、四大乡党建公园、沿溪长廊、梅冈书院等串联成线,逐步形成尖山村振兴农文旅示范片区,让游客来到尖山有故事可听,有美景可看,有美食可享。


  如今,漫步尖山村的大街小巷、村前屋后中,道路平坦,绿植勃发,风景秀丽,随处可见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喜人变化 .文明墙上的壁画讲述着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党建主题公园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二句共24字分居两侧,游客扫一扫二维码便可了解尖山的历史;修葺一新的纯澹公祠,祠内是该村文物展厅和图书角,祠前是李福来革命烈士以及尖山村革命战争年代参加武工队和小北山连队革命人物的生平事迹简介。红星广场上,五百年的古榕苍苍郁郁,树下的“微课堂”里,正讲述该村一个个英雄人物和革命故事……


  (编辑:悦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