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患者命悬一线 多科联合开展生死营救
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血液净化中心医护团队通力协作,成功抢救突发感染性休克引发DIC的患者
发布时间: 2023-08-02 来源: 揭阳日报 作者: 记者 陈燕玲 通讯员 黄晓纯

  “非常感谢你们,你们都是我的救命恩人!”56岁的杨阿姨在出院时激动地对揭阳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血液净化中心医护人员道谢。


  原来,一个月前,杨阿姨因感染性休克引发DIC(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而命悬一线。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血液净化中心医护团队通力协作,将她从“死神”手中救了出来,经过一个月的住院休养,近日平安出院。


患者杨阿姨与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血液净化中心医护团队合影。


  患者严重感染诱发DIC

       医护人员争分夺秒施治


      杨阿姨6年前患了糖尿病,虽然一直吃药,但未定期到医院复诊。一个月前的中午,杨阿姨在家突发昏迷、大小便失禁,发着高烧却浑身打冷颤,家人见状赶紧将她送到市人民医院急诊科。经检查,杨阿姨血糖高达26.97mmol/l,PCT(即“降钙素原”,是反映全身炎症反应的活跃程度 )大于100ug/L,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感染性休克”,收治于该院内分泌科治疗。


  内分泌科陈语主治医师、医学硕士接诊后,在林小燕主任医师的指导下,立即对患者进行加强补液、降糖、强效抗感染等治疗。但患者病情进展变化非常快且急,最新的检验结果提示血小板值已下降至8×10^9/L,再结合患者身上已经开始出现局部瘀斑、无尿,医生断定患者因严重感染诱发DIC,继发出现血液系统、肾功能损伤,有极大的自发性内脏出血风险,必须尽最快的速度纠正患者的DIC,否则一旦发生自发性颅内出血,后果将不堪设想!


  陈语第一时间为患者申请、输注血浆、血小板,加大抗炎抗感染治疗,同时邀请血液净化中心会诊,并立即报告上级医师。科室负责人黄家庆副主任医师立即召集林小燕主任医师、袁璧钗副主任医师、林彬副主任医师等进行科内大会诊。会诊认为,患者目前状况十分危险,已经出现血液系统、肝肾功能等多脏器损害,有极大的自发性内脏出血风险,有必要转入ICU进一步治疗。然而,患者家属因为家庭经济等原因,希望继续留在内分泌科治疗。在综合分析患者情况及尊重家属意见的基础上,内分泌科在再次对患者家属进行充分的病情告知后,决定举全科之力救治患者。


  由于患者已经出现无尿、血肌酐进行性上升等急性肾衰竭表现,必须行CRRT(连续肾脏替代疗法),但是患者存在极大的出血风险,CRRT前需先行深静脉穿刺,稍有不慎,可能造成大出血。考虑到患者的情况刻不容缓,市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陈铁涛主治医师没有丝毫犹豫,凭借娴熟的穿刺技巧,顶着重重压力,一气呵成完成了整个穿刺过程。当暗红色的静脉血流出时,陈铁涛才发现自己的后背早已汗湿……


  接着,内分泌科医护团队联合血液净化中心持续对患者进行降糖、抗炎抗感染、输血浆补血小板、CRRT等治疗,夜以继日悉心照料杨阿姨。


  冷静的判断,有条不紊的施治,医护人员争分夺秒与“死神”抗争。在治疗3天后,杨阿姨血小板及凝血功能恢复正常,炎症指标明显下降,生命体征趋于稳定,终于转危为安。


医生细心了解患者杨阿姨恢复情况。


  加强基础疾病控制

       有助避免发生DIC


      据了解,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一年收治不少严重感染性休克的患者,但感染继发DIC的情况较少。


  “正常人的血小板计数在125~320×10^9/L,当血小板计数<50×10^9/L时,轻轻磕一下都可能引起皮肤粘膜紫癜;血小板计数<20×10^9/L时,只要咳嗽几下便可引起自发性出血。杨阿姨当时的血小板数值仅有8×10^9/L,发生自发性颅内出血的可能性极高,而且一旦发生颅内出血,患者将失去生命。一切的根源都在DIC,只有尽早地纠正DIC,患者才有可能化险为夷。”黄家庆介绍。


  据介绍,DIC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一种临床病理综合征,是许多疾病在进展过程中产生凝血功能障碍的表现,例如感染、肿瘤、创伤等很多疾病在病程进展过程当中都可能诱发出现DIC. DIC对机体器官产生的损害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造成重要脏器的微循环灌注不足,进一步加重器官处于缺血缺氧状态;二是造成出血倾向,血液有效成分快速丢失。DIC一旦发生以后,患者的病死率高达50%以上,因DIC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是死亡的主要原因。


  “杨阿姨有6年的糖尿病史,虽说一直有跟药,但没有定期复诊,血糖控制较差。糖尿病是杨阿姨这场重病的‘罪魁祸首’,平日生活中没能较好地控制血糖,造成免疫力低下,才会发生严重的感染,继发出现DIC,产生血液系统、肝肾功能损害等。”陈语说。她提醒,日常生活中,要科学控制“三高”,提倡均衡营养、作息规律、适当锻炼,加强基础疾病的治疗、控制,有利于避免发生D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