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科学推进国土绿化,取得较好成效。郑楚藩 摄
漫步在揭阳的大街小巷,处处新风扑面:花木扶疏、空气清新……乔灌花草结合、公园绿地相间的绿化体系,让揭阳变美了、变绿了、品位提升了、群众生活环境越来越好了。
近年来,我市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以城市森林建设为主体,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目的,以多元化投入为保障,以“五路绿化”、森林碳汇工程、乡村绿化美化等工程为抓手,按照“见缝插绿”的原则,充分挖掘绿化潜力,推动森林围城、花木上路、树林入村,协调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不断提升全市森林质量,努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在追求“绿”的过程中,不断创造“绿”、放大“绿”,让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金山银山。
提质增效,建设绿水青山
让市民推窗见绿、出门赏景、起步闻香,这是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初衷。今年以来,全市完成高质量水源林建设42323亩(其中工程造林28984亩、封山育林13339亩)、沿海基干林带建设1272亩、油茶林新造1700亩,均100%完成年度任务。
近五年来,市林业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全面推行林长制,科学推进国土绿化,严格森林资源保护,积极推动全市林业高质量发展,取得较好成效。至目前,全市林业用地面积413.49万亩,森林面积402.04万亩,森林覆盖率50.89%,森林蓄积量1086.65万立方米(比2018年底的899.05万立方米增加187.6万立方米),森林质量明显提升。
我市以森林碳汇、生态景观林带、森林进城围城、乡村绿化美化四大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和义务植树、“五路绿化”等工作为抓手,广泛开展造林绿化,协调推进城乡绿化美化一体化建设,织就了一张覆盖揭阳大地的“绿网”。5年来,全市扎实推进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共完成碳汇造林和高质量水源林建设20.09万亩,省级碳汇林和高质量水源林抚育36.03万亩,沿海基干林带建设1.11万亩,沿海基干林带抚育1.55万亩,中央财政森林抚育3.44万亩;完成高速公路、国省道等道路绿化3000.87公里,种植各类乔木58.73万株;评定“国家森林乡村”26个、“广东省森林乡村”32个;建成湿地公园5处,总面积2.63万亩。
大力发展林业产业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是助力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为推动揭阳林业产业加快发展、提质增效,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和优质林产品需要,我市大力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充分发挥森林生态系统多种功能,推动揭阳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力促全市森林资源支撑能力显著增强,林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林业产业新业态大量涌现,优质林产品持续增加,林业产业质量效益显著提高,森林旅游、森林康养产业加速发展,多主体、多业态、多模式融合发展,有效保障全市生态安全、木材安全、粮油安全。
多方合力,提升绿化管养水平
近日,记者在市区沿着环市北路驱车自西往东前行,一路上目之所及,皆是养眼之绿,车道中间及两旁三行伞形的小叶榄仁主干挺拔,郁郁葱葱,让人恍惚置身绿林山间。转入揭阳大道,两侧绿化带的异木棉,枝头繁花似锦,尽情绽放,粉红娇嫩的花朵将道路装扮得温馨浪漫……
绿色环境人人爱,然而,绿化“三分栽,七分管”,和简单的栽种相比,管护是更高层次的“爱绿”。记者从市城管执法局了解到,近年来,我市着力提升绿化管护水平,推动城区园林绿化工作,做到应绿尽绿,全面打造优美的绿色城市景观。为巩固绿化成果,园林管理部门认真抓好绿化浇水、施肥、除虫等工作,保证绿篱、乔木生长茂盛;加强绿化修剪、除草、卫生保洁等工作,保持城市绿化美观、干净;同时,加强对已绿化道路的管护工作,严格按责任范围落实管护责任,巩固和提高绿化建设成果。
在我市,到处可见古树苍苍。榕城区仙桥街道西岐村有一株榕树扎根门顶,树根沿着墙体往下生长,形成榕树门,此树树龄约270年,一直生长在门上,让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古树名木是珍贵的历史遗产,同时也是园林绿化的历史借鉴和重要的旅游资源,保护古树名木,既能普及林业科学知识,又能增强人们的绿化意识,是推动我市绿化工作的重要一环。
今年3月份,市绿委办会同市林业局、市城管执法局,组织各县(市、区)开展古树名木资源补充调查工作,按照“一树一档”要求,建立古树名木图文档案和电子信息数据库,建立健全古树名木档案更新制度。至目前,古树名木补充调查工作基本完成,全市现有古树名木2092株,其中按保护级别分:一级古树23株、二级古树221株、三级古树1840株、名木8株。全市的古树种类以榕树最多,占全市古树的46.99%.接下来,我市将进一步提升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水平,共同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青山绿水间,一幅美丽画卷徐徐展开。我市将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不断提升林业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建设绿美揭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