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颐 揭阳姓氏概略之736 颐炅颐煚同学于郑译
发布时间: 2022-01-24 来源: 揭阳日报 作者: 阿龙

  隋代,有两位颐姓兄弟,双双拜荥阳人郑译为师,跟他学习知识。这两位颐姓兄弟,名字均被记载于明代凌迪知编撰的《万姓统谱》和夏树芳编撰的《奇姓通》之中,成为载于史籍中仅有的两位颐姓人物,而他俩的事略,也仅此而已——


  颐炅(jiǒng,潮音kuêng2(炯),意为火光):隋朝象川人,学于郑译;


  颐煚(jiǒng,潮音kuêng2(炯),意为日光):隋朝象川人,与兄炅同学于郑译。


  象川,亦作粟川州。唐开元(713~741)前置羁縻州(中央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的地方行政区),属黎州都督府,治所大致在今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或石棉县,或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境内。北宋以后废。姓谱载两人为隋朝(581~618)人,但隋朝至开元前期相距有100多年,唐朝设置的政区怎么会出现在隋朝人籍贯上呢?大概只能这样解释:后人错把唐代的政区地名前置至隋代吧。


  郑译(540~591),字正义,荥阳郡开封县(今河南省郑州荥阳市)人。北周到隋朝时期大臣,太常卿郑琼之孙,司空郑道邕之子。幼年交好宇文泰,辅佐辅城公宇文邕。起家给事中士,迁左侍上士,后内史上大夫、沛国公。大象二年(580),联合刘昉矫诏(伪造皇帝诏书)随国公杨坚辅政,迁柱国、丞相府长史。杨坚建立隋朝后,拜隆岐二州刺史。参议定乐,为《乐府声调》。开皇十一年(591)去世,追赠莘公,谥号为达。


  大概因为颐氏兄弟拜的老师是两朝权臣吧,名字才会被载入史册之中,至于此两人的生平故事,史书阙如。倒是两兄弟的名字值得称奇,字形相似,应该是“有文化”者起的名字,但从古至今,两字均是同音字,这叫别人如何分别称呼呢?炅作姓氏时别读为guì,或许只有将此字异读为别音,不然,真的是没法区别的。


  颐(yí,潮音hi1(希))姓,在全国约有人口27万,在各姓中排在第500位以后,占全国人口的0.005%.


  颐姓在揭阳只有1人(2011),在各姓中排第670位,占揭阳人口的0.000015%.


  颐姓源自古地名颐乡,属以地为姓。据《姓氏考略》注引《史记·灌婴传·注》云:“以乡为氏。汉时苦县(在今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东)有颐乡。”


  此外,今蒙古族也有颐姓。


  今颐姓主要分布于辽宁、山西和北京等地,3省市颐姓人口约占全国颐姓总人口的45%.


  颐姓的历史名人,除上述的颐炅、颐煚外,笔者再也搜不到第三人。


  揭阳的颐姓居民落居于揭西灰寨。


  (编辑:悦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