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反诈骗宣传不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发布时间: 2022-01-14 来源: 东方网 作者: 徐林生

  近日,辽宁省医保局接到部分群众反映称,有不法分子向参保群众推送诈骗短信!相关内容为:“【辽政通】你名下的医保已停用,请进******申换电子版使用”,内含虚假链接(实为木马病毒链接)。受害人点击该链接后,跳转的页面与官方网页非常相似,如果按页面上的提示填写了身份证号、银行卡号、银行卡密码等信息,会导致受害人手机和银行卡等信息被盗,银行卡被盗刷受损。(1月13日央视新闻)


  经核实,辽宁省医保局未以任何名义发送过此类短信。为此,该局发出提示:此类电信诈骗信息已在河北、湖北、四川、陕西等多省出现,已有群众上当受骗,请广大参保人员提高警惕、注意防范,保护好自身信息和财产安全,不要点击陌生链接。


  据报道,2021年全国公安机关纵深推进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发案数连续下降。截至去年11月,共紧急拦截涉案资金3265亿元,避免2337万名群众受骗;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37万余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54.9万余名,极大打击了犯罪分子嚣张气焰。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犯罪分子通过发送包含病毒链接短信,诱导手机用户上当受骗的案件呈逐渐增多之势,诈骗内容花样翻新,手段隐蔽性强,让人防不胜防,受害人被骗金额难计数,相关案件不时见诸媒体。这种犯罪手法,依靠“广撒网”方式,批量向手机用户发送诈骗短信,防范意识薄弱者难免上钩。


  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必须坚持“打防结合”,且应在“防”上多下功夫,加大反诈骗宣传力度,切实提高公众防范意识,显得十分重要。当前,各地主要通过主流媒体“以案说法”等方式,警示公众增强防骗意识;或由公安机关、社区等部门通过各种途径,不厌其烦地“喊话”提醒,以期减少群众受骗上当。上述种种反诈骗宣传方式,受众数量有限,效果难免打折扣。


  针对通过短信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不断增多情况,反诈骗宣传不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即充分利用手机短信平台进行反诈骗宣传。当警方监测到最新类型涉嫌诈骗短信时,第一时间要求各个电信运营商官方号码或以全国反电信网络诈骗统一号码96110,向所有手机用户发送警示信息,提醒公众此类“有毒”短信时,千万不要点击其中的虚假链接,谨防受骗。


  据统计,我国手机用户超过13亿,其中智能手机用户超过10亿,几乎涵盖了全部可能受骗人群。通过手机短信发布最新防诈骗警示信息,不存在技术障碍,也不必增加额外成本,受众面最广,宣传效果最佳,假以时日,公众防骗意识必将大大提高,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完全可能在第一关就被手机用户主动“拦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