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港经济区渔湖街道塘埔村,濒临榕江,地下有许多蚝壳,被当地人称为“孝子蚝”。
相传北宋时,本村有一书生,姓陈名希伋,自幼丧父,靠母养大,相依为命。此人秉性端庄,谦让和睦邻,不但刻苦好学,勤攻史书,又是一个闻名的孝子。尔后陈母因积劳成疾,卧床不起,怎奈希伋家境贫寒,日食尚且难度,哪有钱买鱼肉供奉老母。陈母病中偶想吃鲜蚝汤,他就设法围河湾养蚝。天天亲奉蚝汤到床边,用汤匙一口一口送给母亲吞下。熙宁年间,同窗好友赠款邀陈希伋一同上京应试,陈因老母卧病,不敢远离,惋谢挚友的邀约。
3年后,科期又近,陈母泣泪对希伋说:“前年因母卧病,儿你服侍身侧,误了科期。今沉疴虽仍缠身,怎忍负你十载寒窗苦,误儿前程,自古忠孝难两全,且勿以残朽为念,速理行装,赴京应试。”
希伋跪在床前,宽慰母亲说:“娘恙未适,儿当尽孝道,怎敢远离膝下,邀取功名。惟祈慈堂宽怀,待娘安泰,再赴京畿。”经过陈希伋数年的细心奉侍,陈母逐渐恢复健康,四乡邻里都称颂他的孝道美德。
陈希伋晨昏煎药奉汤,服侍母亲,虽两误科期,但他闲时即攻书读史,从不间断,是以学业大有长进,诗文词照,炉火纯青。元丰初年,上京赴试,一举成名,博得状元及第,官放知梅州军。后辞归奉母,潜心著 作,写了一部《揭阳集》和许多诗词,声誉远扬,文人学士争投门下受学,时人称为陈夫子。
事虽距今九百余年,这位养蚝奉母的孝子,仍为人们广为传颂。
吴道跃 搜集整理
(编辑:悦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