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中小学积极开展网络安全教育。谢旭萍 摄
10月11日至17日是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当前群众的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处于什么水平?近日,记者就信息泄露、网络诈骗、扫码点餐、刷脸支付等问题采访了部分市民,发现随着国家反诈中心APP的推广、网络安全宣传的加强,广大市民对安全“触网”更加重视,能熟悉运用账号设置、不良信息筛选、手机银行密保等安全技能。保护个人信息、管好互联网钱包成了广大市民的共识。
盯紧钱包拒绝网络诈骗
采访中,几乎接受采访的市民都有一个共识:陌生电话如果涉及钱的,就视其为诈骗,直接挂断电话了事。从事水果销售生意15年的王大鼓说:“经常有很多陌生电话打到我的手机,什么保险退单、支付宝取现、公司优惠购物有回扣啊,我一听到跟钱有关系的就挂断电话。我觉得骗子都很聪明,我自己比较笨,如果听他忽悠,可能糊里糊涂就相信了。”
陈莉今年读大三,在校园里经常接受各种安全教育。她说:“校园贷的小单子在我们学校根本就看不到了。现在校园安全教育主要是针对手机、平板的安全上网,木马病毒、伪基站、恶意软件都很有可能在不经意间就碰上了。前不久我的一个同学想买机票,不小心点到一个伪基站,差点把钱支付了。还好当时我们几个人和她一起用餐,听她说网页有些怪怪的,大家一看网页设置和以往的不符合,马上制止她支付。”
在互联网科技迅猛发展的当下,很多官方APP成为市民消费的选择,避免了假链接、伪基站等“李鬼”欺骗消费者。采访中,记者发现很多市民下载了国家反诈中心、铁路12306等官方APP,大大增强了出行消费的安全。
校园成网络安全宣传重要阵地
11日下午,市委网信办在揭阳二中举办网络安全讲座,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宣传网络安全理念、普及网络安全知识、推广网络安全技能。记者近日采访我市部分学校,发现各中小学都认真开展网络安全教育,通过开展网络安全教育主题班会、网络安全主题讲座、校园网络安全主题宣传等活动,引导学生文明上网、安全上网、绿色上网。
榕城区东阳初级中学副校长李绪明说:“我们学校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主题班会、网络安全教育课等活动,帮助学生了解、熟悉、掌握必要的网络安全常识和法律法规知识,培养广大学生文明上网、安全上网、绿色上网的意识和良好习惯。”记者还了解到,不少中小学校还加强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管理,提高学校网络安全防护意识和能力水平,让学校成为文明、安全、和谐的网络育人基地。
今年读高一的杨晓星说:“学校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要求我们跟家长说家里的电脑要下载绿色上网软件,确保我们在家里上网查阅资料、观看教育视频时不受不良信息的影响。学校还号召我们团员青年从自身做起,坚持文明上网,积极参与构建健康、有序、文明、和谐的网络生态环境,一起为国家网络安全加油接力。”
市民主动参与网络安全宣传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微信等软件的广泛使用,不少市民组建了微信家庭群、亲友群,这类社交平台成为市民平日交流感情、学习新知识的新阵地。市民许女士说:“我们兄弟姐妹几家人组建了一个家庭微信群,老人在我们的帮助下也学会了使用智能手机,比如发红包、收红包、发表情包等他们都能熟练操作。平时我们看到关于防网络诈骗、警方破获诈骗案件等相关信息,也会发到微信群去。让大家都多点心眼,不要受骗上当。”
家住榕城某小区的林先生说:“现在一个小区就跟一个小村落一样,物业管理处很配合街道的工作,我们的电梯、楼道走廊都贴有防止网络诈骗的宣传海报,电梯里的液晶屏也经常播放电梯安全、文明上网等相关宣传视频。”
市民陈先生说:“现在和朋友交流,不一定要面对面。有时看到一个好的新闻、有趣的事情,都可以通过手机交流。比如《关于防止网络诈骗的几个小妙招》等文章,我看到了就会发到朋友圈或发给要好的朋友,提醒他们关注,表达自己对他们的关心。”在陈先生看来,常见的网络安全风险有很多,比如网络谣言、网络钓鱼、社交陷阱等,要做到防患于未然、化解于无形需要平时对这些信息有所了解,掌握科学的应对手段。
网络安全不可大意
林锐磊
网络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但也对个人信息安全、资金安全带来许多隐患。这几年,扫码点餐、刷脸支付、指纹解锁等科技手段走进百姓生活。笔者认为,当大家潇洒地分享网络科技带来的诸多便利时,也应学习和掌握网络安全常识,提升网络安全意识和技能,保护好个人信息安全和资金安全,齐心协力共筑网络安全防线。
网络安全无小事,维护网络安全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广大网民一起努力。笔者认为,没有意识到风险是最大的风险,现实生活中不少群众认为网络安全离自己很遥远,网络安全意识和知识技能欠缺,“账号一大堆,干脆设一样”的现象很常见。在各级新闻媒体所报道的相关案件中,群众遭受网络诈骗方式最多的是刷单诈骗、贷款诈骗以及俗称的“杀猪盘”诈骗。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网络攻击、信息泄露、网络诈骗、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等违法犯罪现象。因此,加强国家网络安全宣传是很有必要的。
笔者认为,网络安全宣传工作要深入城市农村、覆盖各类人群,形成“宣传在先、防范为要、部门联动、专群结合、全社会参与、全领域覆盖”的宣传防范工作格局,大力营造全社会共筑网络安全防线的浓厚氛围。相关部门还应通过举办校园日、电信日、法治日、金融日、青少年日、个人信息保护日等方式,组织开展网络安全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机关、进校园等宣传普及活动,进一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不断提高群众防诈识骗的意识和能力,引导群众保护好个人信息、财产安全。
笔者认为,广大市民只有牢固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不断强化网络安全意识,在思想深处筑起网络安全的“防火墙”,才能远离诈骗和犯罪,才能在网络生活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