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郑大进与《梅冈书院记》
发布时间: 2021-07-12 来源: 揭阳日报 作者: 江涛

  

  郑大进《梅冈书院记》拓片  蔡金圳 拓


  乾隆三十二年(1767),时任山东济东道按察使的郑大进回乡省亲,大力倡导增建梅冈书院,并题下《梅冈书院》匾、写下脍炙人口的《梅冈书院记》立碑。《梅冈书院记》行文流畅,文采飞扬,有长句短句的参差之美,有典雅柔和的弦乐之声,有激动人心的励志之言,流露出炽热深沉的乡邦之爱、饱含深情的良好祝愿,读之令人荡气回肠,百赏不厌。


  盛赞岭海名贤茂节丰功


  郑大进饱读四书五经,深谙故土风情文史。《梅冈书院记》的首句“揭阳处五岭之一,名县自秦始”,提出了古揭阳的“秦代建县说”,追溯了古揭阳的悠久历史和辽阔的治所。“汉末,孙氏兼有交、广,邑人吴叔山以孝廉为汉吏,抗不受命,江东义之。历齐及唐,区南贵世授节钺,陈昭烈爵列通侯”,列举和盛赞了影响古揭阳历史的三位名贤——吴砀、区南贵和陈昭烈的茂节丰功。吴砀(字叔山),是古揭阳第一吏,他是有史料记载的最早的以举孝廉而成为安成郡太守的古揭阳人。吴砀以“节”而名世。孙权派吕岱攻长沙郡,吴砀坚守长沙,拒绝诱降;孙权后来又派鲁肃增兵围攻,因寡不敌众,吴砀弃城而去,留下“砀受天子命为长沙长,知有汉而不知有吴也”的千古名言,彪炳其节烈。南海人区金(字元贵),宋孝武帝孝建末年,江州刺史晋安王子勋等地方官据郡起义。当时齐武帝在潜,为赣令,聚众3000人避难于揭阳山,在这里厉兵秣马,积蓄力量。后来,区金追随齐武帝讨伐豫章贼,立下大功。武帝受禅后,区金累官至郢州刺史。他的儿子和孙子也都恩授刺史,是“三代刺史”的岭海盛事。开漳圣王陈元光赠右豹韬卫大将军,于开元四年追赠为颍川侯,谥昭烈,曾经对岭南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正是因为这些忠义节烈之臣的影响和推动,才使岭海“运会递开,贤才辈出”,逐步走向繁荣。


  讴歌梅冈宝地钟灵秀异


  “揭于义安为名郡县,梅冈随亦号声名文物之都”。晋安帝义熙九年(413)以原揭阳县立义安郡时,梅冈都就已经是声名显赫的文明之都了。莲花山脉的余脉小北山绵延数千里,山势俊秀迤逦。《通志》载,梅冈山上镌“梅冈第一山”五字。这里峰翠峦秀,四季如春,枫江如练,沃野千里。堪舆家认为“灵州佳气,夙盛求冠”,是说这里定能孕育贤哲圣人。也印证民间所传“潮州九十九只狮,一只卧在山尾无人知”之说。一方山水,育一方贤才。


  赞赏贺刘二君兴学义举


  “岁丁亥,都人士议于梅冈山之西南创始书院,令守诸公,筹给廪饩,得官田若干顷为置籍。”讲的是乾隆二十年(1755),揭阳知县贺朝冕在梅冈山创建梅冈书院,初具规模;乾隆二十四年(1759),时任知县刘业勤拨梅冈都莲花埔(今揭东区云路镇莲花埔村)官荒湖下田100余亩田租为办学经费;乾隆三十二年(1767),郑大进极力赞助刘业勤增修书院的经过。“尹诚识大体,我都襄斯义举尤深,有见夫先王淑世宁人之原”,对于创建和增修梅冈书院的贺、刘二君,郑大进大加赞赏。为政者,当肩负起父母而兼师傅之责,古代如是,当今也如是。识大体的义举,就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而义举的思想渊源正是“淑世宁人”的王道。“余闻之喜,为不寐”,贺、刘二君的义举,使郑大进激动、欢欣得彻夜难眠。


  倡率王道教化、师儒厚俗


  郑大进一贯倡率儒学、推行王道。知正定府时,立碑训学,创建书院;署贵州布政使时,三临试院,篝灯拟墨。对于“教化”他是有独到的见解的。首先是对教化的重要性的认识。他认为“盖古者王道之行,成于教化;而风俗之厚,肇自师儒”,推行王道,提升道德,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必须依靠教化来完成。“周之盛也,闾有塾,党有庠,州有序。其时率教兴行,非惟足备公卿大夫之选,而耳目所濡,仁让成习”,教化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公卿大夫之选”,更在于在受教化的过程中养成“仁让”的习俗。用现在的话说,我们既要培养德才兼备的接班人,又要让全民都受到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者。这是孔夫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其次,他认为教化的具体任务是“课德艺之成用,以导姻睦任恤之化”,教给德和艺,引导婚姻和睦,兄友弟恭,仁义礼智,以达到“操敦本睦邻之机而广一道同风之治”、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


  深情祝福,期望梅冈书院孕精毓秀


  “抑闻形家又云:弥勒古刹,列岫环流。县境黄岐、桑浦二山,称邑重镇,而或前或后,都任驱驰。其梅冈一峰,近取为左文笔”,借堪舆家之言,作者再次强调了梅冈山的灵气,梅冈书院地理位置的优越。以“相传前明翁襄敏公读书发迹,深得此地江山之助”印证这里是个大出人才、出大人才的地方。其实,自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复置揭阳县以来,近千年的揭阳史,杰出的人物是屈指可数的。最杰出的人物就“武功”而言,当推翁万达;就“文治”而言,当推郑大进。有学者说,千年揭阳,只出了两位杰出名臣,这话说得不是没有道理。“行看彬彬郁郁并起,而先梅岭之春,当以此日之言券之”,多么深情的祝福,多么满怀信心的预见!而更多的后学者愧对于先贤的期望,或虚度年华,或碌碌无为,或营利徇私,或“天大地大我最大”,终成憾事。也许不是因为梅冈地不灵,而是因为个别有资质的人私欲膨胀,公心壮志不足,惰性有余,勤奋干劲不足吧!


  院以文而名,文以院而名;人以文而名,文以人而名。历史的烟云,淹没了一切,又留下了一切。当浮华和躁动都随流水涤荡而去的时候,美文留下了,精神留下了。日寇的铁蹄践平了梅冈书院,而《梅冈书院记》则将千古流传,万世吟唱;品读美文,我看到了一颗博大的爱心、炽热的乡心和魂牵梦挂的苦心;品读美文,我心镜澄明,如沐春风,如闻兰桂之馨。


  (编辑:悦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