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苏丹:巾帼豪杰,血洒东江
发布时间: 2021-06-16 来源: 揭阳日报 作者: 记者 蔡逸龙

●“行走绿廊,感受水城文化”系列报道(56)


苏丹和王鲁明合影。林文亮 提供

1963年花朝戏《苏丹》在广州演出时,周恩来总理接见剧组主要演职员。相片取自人民网·周恩来纪念网

    苏丹故居旧址位置图。阿龙 制图

2013年,陈忠(中)带亲属到紫金革命烈士碑祭祀苏丹。林文亮 摄

2018年创作的花朝戏《烈火红颜》中苏丹与恋人惜别一幕。

林文亮(中)和进贤社区党委书记郑惜文(右)带着陈文昭到五社八社改造区指明苏丹故居旧址位置。阿龙 摄

2016年的八社吴厝巷。微生活 提供



  一位揭阳女青年,在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活动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她十分仰慕为国献身的苏联卫国战争丹娘式女英雄卓娅,遂把自己的名字改为苏丹。她投身到火热的解放战争中,腰挂左轮手枪,英姿飒爽驰骋于东江大地上,成为东江纵队的一名女指导员。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因叛徒出卖落入敌手。她大义凛然,决不投降,最终被敌人杀害,牺牲时年仅23岁。


  苏丹,一位在进贤社区八社吴厝巷成长起来的揭阳女英雄,我们“行走绿廊,感受水城文化”采访组在2021年初夏经过她故居旧址时,寻访到了她的亲属,她的这段不平凡的人生故事,还有在河源地区传颂的红色文化,也是我们系列报道采访组一路挖掘的揭阳红色文化。


  爱国少年,志向高远


  林文亮,1957年生,曾任榕城区安监局副局长,退休干部。他是苏丹的外甥,他出生时,二姨妈苏丹已经牺牲8年,从小,他便将外婆和妈妈讲给他二姨妈的革命故事,牢牢记在心中。


  苏丹原名陈丽娟,又名陈逸平,1926年5月出生于八社吴厝巷。父亲陈隆显,母亲刘瑞珠。父亲曾在香港捷和工厂当工人,后返回家乡生活。苏丹有姐弟5人,她排行第二,上面是大姐陈丽卿,下面是三妹陈丽庄,就是林文亮的母亲,接下来是大弟陈忠和小弟陈仲翘。


  陈丽娟从小读书聪慧,小学毕业后,升入揭阳一中。其时,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汕头沦陷,战火逼近揭阳。陈丽娟在中学的几年间,受到揭阳一中进步教师,以及其时活跃于县城各地揭阳“青抗会”组织的抗日宣传活动的影响,对日本侵略者的行径十分痛恨。1940年,在亲属的资助下,她到韶关第二侨民中学读书,后转入韶州师范就读。在读期间,参加了当地的“青抗会”组织的活动,开展抗日宣传。


  仰慕英雄,改名明志


  在韶关求学,陈丽娟阅读了一些进步刊物,对共产主义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其时,苏联卫国战争年仅18岁的女英雄卓娅的事迹对她影响很大。


  1941年6月,纳粹德国发动了对苏联的侵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全面爆发。卓娅正在莫斯科读十年级,她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游击队,深入到德寇占领区顽强地打击敌人。卓娅后来在一次行动中被希特勒匪帮俘获。面对敌人的审讯,卓娅自称“丹娘”。丹娘是在苏联青少年中影响深远的小说《丹娘·索罗玛哈传略》中的主人公,小说描述她在俄罗斯国内战争年代,为了苏维埃的革命事业同白匪进行了坚决的斗争,被白匪俘获后忍受了一切酷刑,最后壮烈牺牲。丹娘就义前的名言“血不会白流!苏维埃快来到了!”一直激励着卓娅、鼓舞她奋发向上。卓娅以丹娘为名,就是下决心以丹娘为榜样,为抗击外敌入侵而献身。最终,卓娅在1941年一个严寒的冬日被纳粹德国绞死。


  卓娅牺牲后,苏联在《丹娘——一个游击队女英雄的故事》文章中广泛宣传她的事迹,1944年,更把她的事迹拍摄成电影《丹娘》,在全国上演,激发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参加卫国战争,抗击纳粹德国。


  同样遭受外敌的入侵,其时,中国人民正在同日本侵略者作斗争。陈丽娟深为苏联“丹娘”卓娅的英雄事迹所感动,决心以她为榜样,为赶走侵略者和争取中国人民的解放而奋斗,自此,她把自己的名字改为苏丹。


  1946年,苏丹毕业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英姿飒爽,驰骋东江


  加入共产党后,受组织的派遣,苏丹转到香港教书,从事地下革命工作。


  1946年,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发动全面内战。1947年,东江各地恢复武装斗争。苏丹从香港返回内地,在惠(阳)东(莞)宝(安)人民护乡团第一队任文化教员,后任铁虎队政治服务员、白虎和黑豹独立连指导员等职。铁虎、白虎和黑豹是其时党组织领导的武装力量的代号。苏丹从一名文质彬彬的部队文化教师,成长为政治教员、指导员。


  1948年7月,解放军江南支队司令部命令攻打惠阳县沙鱼涌国民党守敌。她指导黑豹独立连战士,把毛毯浸湿附在铁丝网上,迅速攻破障碍,消灭敌人哨兵,配合主力部队全歼国民党154师23团的一个营。8月,她调入江南支队政工队工作。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革命形势一片大好。5月14日,国民党广东军政官员和民主人士在龙川老隆联名发出《我们的宣言》,正式宣告与蒋介石反动集团决裂,老隆、梅县、蕉岭、兴宁、紫金等地随之和平解放。苏丹率政工队到紫金县热水村(今属九和镇)一带成立燎原武工队,任惠(阳)紫(金)边民运工作队队长,开展对紫金县城的接管工作,她进驻县城儒林街钟家祠,夜以继日地进行扎根串联活动,组织起农会和妇女会。


  身陷囹圄,慷慨就义


  但是国民党不甘心失败,立即布置兵力进行猖狂反扑,革命形势一时风云突变。1949年7月12日,国民党196师攻占紫金县城。中共紫金县委和新生的县人民政府机关在强敌面前,转移到紫金县东北的中坝。7月14日凌晨,苏丹带着随行人员由围澳村(今属瓦溪镇)出发,赴任中共紫金县龙窝工委书记,途经龙窝嶂下火烧店时,被叛徒发现,随即被围捕,押到石堆下福基楼囚禁。7月19日,苏丹等人被转押至紫金县城儒林街黄家祠,国民党196师师部所属伪紫金县中队驻扎于此。


  苏丹被捕后,历尽引诱、折磨和酷刑,但她始终没有泄露党的秘密。据1994年《紫金县志·人物志》载,敌人逼她悔过自新,苏丹正气凛然地说:“共产党人为人民翻身解放而革命,没有什么过要悔,需要悔过的倒是你们!”敌人继而对她封官引诱,又被苏丹拒绝。敌人用枪毙威胁她,苏丹斩钉截铁地说:“我生为共产党人,死为共产党鬼,要杀就杀,不必多言!”敌人一无所获,对她施用电刑。电流通到全身,苏丹浑身的汗珠如黄豆般直往下淌,她始终坚贞不屈。


  7月23日下午3时,苏丹和另外3名边纵战士被押赴紫金县城郊五湖头刑场,他们一路昂首挺胸,视死不屈。其时,县城街道已被匪军警戒起来,然而围观送行的群众却越来越多,有男女老幼、学生、商人,眼看着苏丹要被杀害,人们脸上都流露出沉痛和悲哀。看到大家的悲痛,苏丹却是显得更加坚强,她大声对乡亲们说:“乡亲们,不要悲伤,我们虽然看不到全国解放的那一天,但反动派的末日就快要到了。”说完,戴着手铐、脚镣的苏丹和战友们沿途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打倒国民党反动派!”敌人对此暴跳如雷,用枪托猛砸苏丹的嘴巴,阻止他们喊口号。待到达刑场时,苏丹的嘴巴已被砸得血肉模糊,牙齿大部分脱落,满口都是鲜血。罪恶的枪声响了,英勇的苏丹倒在秋香江畔,时年23岁。


  传承薪火,后继有人


  林文亮的手机里头保存着苏丹留在这个世界上的唯一 一张相片,那是他的大舅陈忠转给他的。林文亮说,两个舅舅受苏丹的影响,都在解放前参加革命。


  原来,苏丹参加革命工作后,陆续把两个弟弟送上革命道路。一个5姐弟的家庭,就有3人参加革命工作。


  1947年,苏丹在香港准备动身前往东江革命根据地时,给大弟陈忠写信,要他到香港“做生意”。其实,她是向党组织提出申请并得到批准后,安排陈忠来接替她此前在香港的秘密工作岗位。陈忠自此踏上革命征途。


  东江革命斗争轰轰烈烈,陈忠不久也受命返回内地,成为东江纵队的一名战士。苏丹和陈忠在跟党组织申请后,又写信把最小的弟弟陈仲翘叫到香港,接替陈忠在香港的工作。陈仲翘不久成为香港《华商报》的工作人员。1949年10月14日,广州解放,陈仲翘随香港《华商报》全体工作人员开赴广州,参与创办《南方日报》。后来,服从组织安排,调到电白县财政局任局长,50多岁时去世。


  解放后,陈忠留在博罗县工作,后任博罗县副县长、县政协主席。


  苏丹在东江纵队工作时,与第一支队政委王鲁明相恋并结婚。林文亮手机里的相片,就是这一时期王鲁明和苏丹的合影。相片上,苏丹戴着军帽。两人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写满着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当年,一位在香港《华商报》工作的共产党员李明宗,1948年也接受任务返回内地参加东江纵队,晚年,他在一篇回忆录中写到他当年见到苏丹的情景——“我要求王鲁明政委给我分配点工作做,他派我去苏丹的民运队。我由香港初到游击区,所见所闻,一切都感到新鲜,曾写通讯报导(道)去香港,其中就写了苏丹。我在支队司令部初次见到苏丹……她身穿列宁装,腰挂左轮手枪,飒爽英姿,印象很深……”


  当年,接到苏丹牺牲的噩耗,王鲁明痛哭不已。


  解放后,王鲁明在中央部门工作,陈忠到北京看望这位姐夫和老首长,王鲁明在自己的相册中找出这张相片,赠送给陈忠。陈忠后来把相片传送给林文亮。


  王鲁明后任国务院港澳办公室副主任、党组成员。2003年在北京去世。


  在《河源日报》2011年的一篇报道中也写到了苏丹的相片:王鲁明的儿子王晓波到河源市革命历史纪念馆参观,在馆内女烈士苏丹像前久久伫立。如果不是因为叛徒出卖,23岁的苏丹就不会牺牲。王晓波说,馆里这张放大的苏丹头像,是从一张他的父亲和苏丹的合影中裁出的。现在,他家里还有这张照片的原件。“我代我父亲来看看她。”王晓波低声说。


  英烈事迹,广为传扬


  陈文昭,榕城区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副会长、《榕城区革命老区发展史》编写人员之一,对于苏丹的英雄事迹赞叹不已,他说,一位年仅23岁的女英雄,上有父母,下有弟妹,还有新婚不久的丈夫,但为着革命理想,为了守住党的秘密,她毅然决然地选择舍生取义,她的英雄气概,气吞山河!不愧于她心中仰慕的英雄人物丹娘,她的光辉事迹,应载入史册,永为传颂。


  据了解,因苏丹牺牲于外县,解放后,揭阳人对苏丹事迹鲜有人知,1993年版《揭阳县志》没有收编她的传略。2005年续编的《揭阳县志(1986~1991)》开始收录“苏丹”传略,但也仅有几百字而已。据陈文昭透露,2020年榕城区在撰写革命老区发展史时,特别将这位揭籍巾帼英雄的事迹编入人物传中。


  对于这位为紫金解放而牺牲的揭籍女英雄,紫金人民没有忘记。1959年,为向国庆10周年献礼,紫金县委宣传部组织创作组,将在群众中广为传颂的苏丹英勇事迹写成了文学剧本《苏丹》。同年秋,文艺创作人员在剧本的基础上改编为地方剧花朝(cháo)戏《苏丹》,成为花朝戏上演的第一个现代剧目。1963年,花朝戏《苏丹》参加省文艺汇演,被评为广东省优秀剧目之一。在广州演出时,周恩来总理接见剧组的主要演职员,并留影纪念,该照片保存于紫金博物馆。剧本也于1964年被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1979年,在庆祝建国30周年时,花朝戏《苏丹》第二次改编上演,1982年被收入《广东戏曲选》。


  林文亮回忆,当年紫金县花朝戏剧团的改编人员曾专程到揭阳来采访他外婆一家子,后来,还把剧团开到揭阳来,在揭阳演出这部现代舞台剧。姨妈光荣而短暂的一生,令他家里人既钦佩而又唏嘘不已。


  2018年,紫金县再次推出苏丹事迹的新编花朝戏剧目《烈火红颜》,在河源市各地巡回上演。选场“劝降”还入选参加“2018粤戏越精彩——广东优秀现代折子戏展演”,亮相于广东粤剧艺术中心,获得广大戏迷好评。


  苏丹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必将在紫金和揭阳两地广为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