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丁日昌的华侨情结
发布时间: 2021-05-31 来源: 揭阳日报 作者: □谢琼霞

  丁日昌,字持静,号雨生、禹生,清道光三年(1823)出生于广东丰顺县汤坑(丰顺置县于1738年,此前,汤坑一带属揭阳县蓝田都十图),晚年定居揭阳榕城。丁出生寒门,自幼聪慧过人,博闻强记,才识俱佳。从清咸丰七年(1857)至光绪七年(1881),丁日昌为官从政25年。作为一代名宦,在任期间他清正廉洁,励精图治,爱民如子,政绩斐然,深得百姓的爱戴。在他为官从政的诸多事迹中,他敢于犯颜直谏,上书皇帝关心华侨疾苦的事迹更是广为传颂。


  上书朝廷,保护华侨的合法利益


  明末清初,我国有许多由于生活所迫离乡背井漂洋过海到异国谋生的华工,他们身居异国,艰苦创业,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在异国他乡筚路蓝缕、艰苦拼搏,为侨居地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结果却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反而被视为“天朝莠民”,普遍受到外国人的歧视和欺凌,沦为“海外孤儿”。目睹此种情形,清廷对此不闻不问,朝中许多官员也三缄其口,唯独丁日昌对华工的遭遇深表同情,多次上书朝廷,要求保护华侨的合法利益。


  清光绪元年(1873),时任福建船政大臣兼福建巡抚的丁日昌在公务十分繁忙之余对海外华工的悲惨遭遇牵肠挂肚,当他听到秘鲁10多万华工在该国受尽欺凌虐待,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时,他义愤填膺,挺身而出,奋笔疾书,上书朝廷,在《双街上总署秘鲁换约事宜书》中痛陈了该国对华工的凌虐,他指出:“该国虐待华工甚于犬马,受虐自尽者每日不知凡几。凡有血性之躯莫不切齿……如数十万日在水火喁喁待援之人,更无求苏之望矣。” 他呼吁当朝要伸出援手,向该国交涉,保护他们在侨居地的合法利益。


  倡设使馆,拯救华侨于危难之中


  当丁日昌看到清朝在南洋各国的上百万华侨在居住地受到当地官商的虐待时又上书朝廷,要求在秘鲁、古巴等国设立使馆,拯救华侨于危难之中。此外,他在《请饬粤闽严禁诱骗华工片》中,提出朝廷应通知沿海各地禁止外人设招工局(俗称猪仔馆)诱骗华工,保护华人不再继续受骗遇害。


  清光绪三年(1877),清朝在日本的华工多达八、九万人,日本政府肆意榨取华工出入境税,华人出入日本都要纳税,仅这一项,华人每年被榨取百万元以上。目睹此景,丁日昌上疏《上总署论小吕宋虐待华工书》,奏书中指出:“因睹华民被其欺侮,莫可言状……华人若无事在街上行走,偶被洋人巡兵撞见,辄呼为畜类,或击以木椎,实令人触目惊心。”


  由于丁日昌多次上书朝廷,关心华侨,维护华侨的利益,一些合理化的建议被清廷采纳,保护了华侨在侨居地的合法权益,维护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许多海外华侨感念其恩德,他们关心祖国,情系桑梓,把在海外艰苦创业所得的钱物通过各种渠道或捐赠祖国,或寄回家乡,用于支持祖国的发展和家乡的教育、修筑道路、扶贫济困、赈济灾民等公益事业,在一定程度上对祖国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编辑:悦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