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空港经济区凤美街道塘埔村:古韵迷人的网红村
发布时间: 2021-05-17 来源: 揭阳日报 作者: 陈奕波

塘埔儒家文化主题公园。  林碧鸿  摄

建威将军第。陈奕波 摄

仁斋公祠。陈奕波 摄

塘埔古渡。林碧鸿 摄


  揭阳市区有一个闻名遐迩的网红村——空港经济区凤美街道塘埔村,这个濒临榕江北河之滨的古村,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战略东风的吹拂下,先后建成了塘埔儒家文化主题公园、官渡公园、湿地公园、滨江风光带等打卡地,让塘埔村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而在保护古村文化、传承优秀家风美德等方面,塘埔黄氏族人同样不遗余力地加以重视,悉心挖掘保护,广为弘扬。


  宋元开基业  黄氏枝叶茂


  揭阳空港经济区凤美街道辖下的塘埔村,位于渔湖半岛东部水葫芦缩腰处,古时有塘埔官渡通往府城潮州,今有榕东大桥连接国道206线通揭阳潮汕国际机场。塘埔全村均为黄姓族人聚居,据《塘埔村志》和新编修的《塘埔黄氏族谱》记载,塘埔黄氏始祖黄东江籍出福建莆田,为南雍学士侗叟公之孙,宋程乡县正堂平谿公的第五子,宋末元初由潮阳厦林村前来塘埔创业,最初时在老寨内一处被当地人称为“秤锤角”的地方搭棚居住,与其他姓氏族人和谐相处,艰苦创业,慢慢站稳了脚跟。


  东江公只生一子,取名黄榕坡,榕坡公生三子,长子仁斋公、三子南野公居住寨外,次子学仕公居住寨内。后代子孙繁衍生息,人口不断增加,后来其他姓氏族人逐渐外迁,塘埔村成为纯黄姓族人的聚居地,如今人口近万人。据黄氏族人介绍,现塘埔黄氏以长房仁斋公和二房学仕公的后裔子孙为主,三房南野公子孙大部分迁居外地,只有极少数人留居本村。其中长房和二房分别建有纪念先祖的祠堂。


  仁斋公祠由仁斋公后裔国俊公于清乾隆年间倡议,族人合力营建,格局为三开间二进一天井,门匾书“仁斋公祠”,背面“见位闻声”四字据传出自明潮汕先贤吴殿邦手迹,拜亭悬清云南提督、黄氏宗贤黄武贤“建威将军”匾,后厅悬“永思堂”堂匾。祠前有两条内溪以及榕江北河这条外溪,形成“三水过堂”的独特风貌。


  学士公祠为二房黄氏族人为纪念学士公而合力营建的家族式祠堂,一厅二房一拜亭建筑格局,规模比常见祠堂略小,但型制独特,匠心独运。新中国成立后,学士公祠的使用功能一度被改变,祠内一些结构被移改,再加上历经岁月沧桑的消磨,宗祠一度破烂不堪。为了敬祖睦宗,弘扬先祖美德,黄氏族贤发起重修工作,让宗祠重焕光彩。


  广南夫子地 美誉耀乡邦


  塘埔在宋末元初黄氏东江公到来之前,早已有多姓族人在这里聚居,其中在北宋时期,这里因一户姓陈的人家,培养了进士陈希伋而让塘埔远近闻名,享誉乡邦,有关陈希伋的故事至今仍在当地广为流传。


  传说陈家的女主人有一天晚上做了个梦,梦见一群仙姬抱着一个婴儿从天而降,来到塘埔村。当仙姬们行到陈家不远处,却有一条河横亘在前面,仙姬们正想办法过河,突然河面浮出一条黄龙,龙身从河岸的一边横跨到另一边岸,于是仙姬们抱着婴儿踏着黄龙背过了河来到陈家,把婴儿送到女主人手中。没多久女主人发觉自己怀上身孕,十月怀胎,婴儿顺利降生,取名陈希伋。陈家为纪念女主人吉祥之梦,在黄龙化桥的地方建了一座石桥,取名“黄龙桥”。后来陈希伋到了上学的年龄,每天往来学堂都要从黄龙桥经过。


  陈希伋聪明过人,看书过目不忘,学业长进。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陈希伋中马涓榜进士,后知梅州军,政绩卓著,有“广南夫子”的美誉。登进士前,陈希伋一度在黄岐山西部的崇光岩读书,后来人们也称之为“陈夫子岩”。有关陈希伋的德名,《揭阳县志》有如下记载:“陈希伋,字思仲,渔湖人。元丰间两冠乡书,肄业太学十余年,声誉日著,士人目为广南夫子。上书陈厉害,数万言皆切中时弊。复荐太学生马锡有文武才,乞加擢用。元祐六年举经明行修。时赐第者三百四十六人,希伋为第一,知梅州。时朝廷下诸州取黄砂、牛皮,及出内库钱买珍珠以备国用。诸州郡皆供应,希伋独不忍剥取于民,乃上封事奏免,州人德之。卒于官所,著《揭阳集》四百余篇,祀乡贤。”


  陈希伋不但学识渊博,品德高尚,他还是远近闻名的孝子。据说榕江原来并不产蚝,但他的母亲却非常喜欢吃蚝,陈希伋每次都要从外地买来给他的母亲吃,由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往往买回家的蚝都已经不新鲜了。为了让母亲吃上鲜美的蚝,陈希伋想尽一切办法,每天都去榕江河滩找蚝,连续找了三年。最后他的孝心感动了上苍,在榕江边一处后来被称为“蚝脚窟”的地方找到了蚝。为了纪念陈希伋孝心,传承孝道文化,当地人把这里的蚝称为“孝子蚝”。


  知恩常图报  美名永传扬


  塘埔村古称凤坡村,地处榕江北河西岸,古时揭阳往来府城潮州的官道途经凤坡村,官府在这里设渡亭渡船,方便往来旅客,故称“凤坡渡”。对面东岸村落称鸾坡村,为王姓族人聚居,渡口称“鸾坡渡”。后来两村都改名塘埔村,渡口也都改称“塘埔渡”,外人为方便区分,在村名之后加姓分别称“塘埔黄”和“塘埔王”。近几年来,塘埔黄氏族人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对老渡亭进行升级改造,建成富丽堂皇的新渡亭,成了当地人引以为豪的网红景点。


  在塘埔渡亭附近,保存着一处历史建筑,这就是塘埔村的福禄庙、国王庙和伯公宫,宫庙中供奉有玉皇大帝、妈祖、三山国王、伯公伯妈,以及塘埔黄氏特别供奉的华山老祖。到过塘埔村的人都发现,尽管渡亭周边环境已被全面美化绿化,但这些宫庙建筑却得到很好的保护,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塘埔人崇德象贤的良好风尚。而在古村里,同样有一座古老的宫庙得到很好的保护,这里供奉的是三山国王、华山老祖、佛祖、关爷、玄天上帝、龙尾爷、注生娘等18尊神像。


  在古庙的旁边还有一座独立宫庙,里面供奉的是观世音菩萨。据当地村民介绍,几年前,流经塘埔村的榕江河段突然漂来一尊瓷质观音像,从早上九点多一直到下午一点多都在原位漂浮。村民们都觉得非常神奇,于是就把观音像请到村里供奉,从此与塘埔村结缘。


  连年来,塘埔村为更好地挖掘整合村里的文化资源,让优秀传统文化代代传承,村党政乘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东风,发动内外乡贤,营造美丽乡村环境,在绿树繁花中注入儒家文化,孝道文化,彰显崇德象贤精神理念。其中,在榕江边营建的“建威炮台”就有特别的纪念意义。


  由于榕江堤岸以前没有建设防洪堤,塘埔村经常遭受水患,农田耕种大受影响,后来在宗贤黄武贤的帮助下,清光绪十年(1884),塘埔村沿榕江边建成了石堤和石码头,从此以后,塘埔村再也不用遭受河岸冲崩、农田损毁的灾祸,最终成了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为了纪念厦林村宗亲黄武贤的恩情,塘埔村借助滨江长廊建设的契机,发动乡贤捐资,并用黄武贤的封号“建威将军”为景点取名“建威炮台”。


  与此同时,塘埔村还先后建成了塘埔儒家文化主题公园、官渡公园、湿地公园、滨江风光带等景观景点,着着实实成了市民群众经常前来打卡的网红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