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揭阳市人民医院:杏林垦植百三载 大医精诚漾水城
发布时间: 2021-05-12 来源: 揭阳日报 作者: 记者 杨桂青

●“行走绿廊,感受水城文化”系列报道(51)


揭阳市人民医院位置图。阿 龙 制图

临江南路揭阳市人民医院外观。阿龙 摄

1935年落成的真理医院护士楼。资料图片

1961年的揭阳县人民医院。资料图片

今天的揭阳市人民医院内部环境。资料图片


  位于榕城区天福路北侧的揭阳市人民医院,是一家粤东地区知名的市级综合医院,也是一家历史久远的“百年老字号”。它的前身——真理医馆创建于清代光绪十六年(1890),至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100多年来,它由真理医馆、真理医院、揭阳县人民医院沿革而来。进入新时代,它正立足新的发展阶段,坚持贯彻新的发展理念,全力创建高水平医院和区域医疗中心,引领推动我市医疗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从西医馆到综合型医院的转变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西方传教进入中国,创教堂,办医院。潮汕地区也有一批神职人员陆续到来,其中,美籍宗教人士苏亚拿和她的同事就在这一时期来到揭阳。她们在传教之外,经常到山区、平原乡村施医赠药,为民众治病,有时也在教堂坐诊。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行医后,苏亚拿深谙民间疾苦,熟知贫苦大众盼医求药的急切愿望,于是向北美基督教国外女宣道会申请款项建设医院,1890年,她于揭阳城北门外北河之滨创建真理医馆。起初,医馆只设门诊部,由苏亚拿等人坐诊。真理医馆的创办,也标志着西医正式开始传入榕城。


  1907年,美籍女医生蜜思恩向中外人士募得善款2.7万元,在真理医馆主持建筑两层住院楼一幢,并把真理医馆更名为真理医院,蜜思恩首任院长。当时,真理医院既设门诊,又设住院部,住院部收治女病员,还开办医学训练班,培训医护人才。令人惋惜的是,蜜思恩后因积劳成疾,回国养病,1个多月后逝世。此后,真理医院因没人主持,停办近两年。


  1909年,美国教会再派坚以拉都医师到真理医院任院长主持医务。他在任期间增置铁床、外科医疗器械等医疗设施一批。1911年起增设男病员住院部,医院规模进一步扩大。


  民国时期,真理医院维续开办。1913年,美籍护士伟利济创办真理护士学校并任校长,该校经费及师资均来源于真理医院,成为医院护士的培训基地,创揭阳培训护士之先河。1916年,美籍女医生李耀明抵院任院长主持医务。1918年,美籍女医生翁爱华接任院长。1916年至1946年的30年间,李耀明、翁爱华两医生交替为院长。1922年,真理护士学校经中华护士学会批准注册,从此毕业生均领中华护士学会所发证书,可在全国各医院执业。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9月16日日寇飞机轰炸榕城北门等处。1940年12月日机再次轰炸榕城,殃及真理医院。1944年1月9日,1945年1月26日、3月8日日军先后3次侵入榕城,揭阳城沦陷,医院第二次停办,财物遭受抢劫。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9月揭阳榕城光复,医院工作人员陆续回院。翌年医院恢复正常业务。1947年美籍医生卜瑞德到真理医院任院长,重整医务。


  从真理医馆到真理医院,医院规模不断扩大。1890年始创时医馆有2层楼1座,面积261.92平方米;1907年建成住院楼1座,面积1700平方米,有病床60余张;1920年建成美国男医生住宅1座;1931年建成化验室;1935年建成护士楼,病区有床位68张;1942年建中国医生楼一座,面积127.1平方米;至1950年,医院总面积达58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39平方米,设病床70张。


  真理医馆初创时仅设门诊,门诊量每日50~60人。发展至1949年每月平均初诊790人,复诊2148人次。住院留医人数至1949年每年达1020人次。医疗技术也不断发展。从医馆初创时仅诊治一般病例,到卜瑞德主持医务时已能施行胃次全切除术、巨大卵巢囊肿摘除术等。


  从县级医院到市级医院的发展


  1949年10月19日揭阳解放。至此,真理医院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代。1951年1月3日,真理医院董事院务委员扩大会通过决议,准备迎接县政府接管。1月4日,军事代表杨甦忠奉军管命令接管真理医院和真理护校。1952年8月5日,县政府宣布正式接办医院,并将医院更名为广东省潮汕区揭阳真理医院,1953年3月更名为揭阳县第一人民医院,1961年更名为揭阳县人民医院。


  从1952年政府接办至1992年升格为市级院,揭阳县人民医院在成长过程中虽几经曲折,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发展成果。其中,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国民经济恢复过渡时期,医院开展了大量基础性、开创性的工作,如建立行政管理机构、建立党群组织、扩大基础设施建设、组建医疗队伍等。全院医护人员从1953年64人至1965年增至171人,门诊部增设院外第二门诊,经常组织下厂、下乡、下基层服务;医院诊疗次数从1952年17316人次增至1965年156397人次;住院治疗出院人数从1953年1164人增至1965年4266人。期间,张干铭、许任贤、黄惜兰等医生医治了一批重症病例,并做了一批首例手术。


  1966~1976年,受到“十年动荡”影响,医院发展停滞。


  1978年12月18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揭阳县人民医院又开始恢复生机,各项工作逐渐进入正轨。在此时期,医院医疗队伍建设和医疗业务进展迅速,至1991年建市前夕,全院已有各类技术人员532名,医技人员占全院总人数75.75%。


  改革开放初期,医院中知识分子政策得到逐步落实,1987年下半年,医疗队伍开始实行卫生技术职务职称改革,及后,职称评聘工作正常开展,极大地调动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技术队伍不断成长,医疗业务也取得较大的进展。1991年门急诊人数达197173人次,医院的业务技术水平已基本达到广东省三分之一县医疗卫生事业建设要求和标准。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期间,医院医生开始尝试走出国门:1980年医院派出外科主治医生魏基敬等3名医技术骨干参加中国援外医疗队赴赤道几内亚援医;医院开始接受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捐赠,1980年香港同胞郑植之、邱子文捐赠港币100万元给医院购买设备,新加坡侨胞许宜扬捐赠丰田牌救护车1部。至1992年建市前夕,医院占地面积增至37180平方米,建筑面积增至28100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700万元,其中设备总值为260万元。


  从人民政府接管至撤县建市40多年的时间里,揭阳县人民医院虽然经历了一些波折,但总的发展趋势是不断成长、壮大,成为彼时潮汕地区规模较大、医疗技术较高的县级医院,这为建市后医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从市级医院到三甲医院的蝶变


  揭阳撤县建市,1992年5月,揭阳县人民医院升格为揭阳市人民医院。此时,正值国家继续改革开放、新市进入跨越发展的历史时期,市人民医院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步入发展的快车道,各方面都取得长足的发展。


  1996年2月,市人民医院开始谋划、启动创建三级甲等医院的工作。此后,该院坚持以三甲评审细则为依据,结合“三好一满意、优质护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等活动,对医院进行全面整改建设,促进医院内涵发展。2011年底,该院抓住新一轮医院等级评审的契机,紧张有序地展开三级甲等医院创建工作,并于2012年3月顺利通过广东省卫生厅组织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跻身国家三甲医院行列。这标志着市人民医院的建设发展有了质的飞跃,管理、技术、服务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也标志着我市医疗卫生事业有了新提升。


  此后,市人民医院一鼓作气,百尺竿头不懈前进,又取得了中山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国家胸痛中心、国家综合卒中中心、国家房颤中心、广东省博士工作站等含金量极高的“金字招牌”,成为粤东地区规模最大、学科最齐全、综合实力最强的医院之一。


  近年来,市人民医院高度重视科研教学工作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在粤东地区处于领先水平。教学方面,2015年和2018年先后两次获得中山大学临床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科研方面,近5年来全院发表SCI论文影响因子(IF)累计达71.472分,单篇论文最高影响因子(IF)达16.658分,SCI论文无论质量还是数量均居粤东前列,医院还有3个科研项目获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立项。同时,该院深入落实医改政策,积极推进医联体建设,在粤东地区率先建立了“健康揭阳医疗联合体”,目前成员单位共60多家;依托医院十大医教研平台,切实帮助各基层医院提高技术水平,促进分级诊疗工作的落实。


  向创建省高水平医院和区域医疗中心迈进


  进入新时代,立足新发展阶段,市人民医院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切实补短板、强弱项、长长板、强强项,向创建省高水平医院和区域医疗中心迈进,引领推动我市医疗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目前,该院已被遴选为广东省第二期高水平医院重点建设医院。


  该院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按照更高目标、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要求,对照高水平医院建设标准找差距、明方向,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采取全面加强医院党的建设,慎终如始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全力创建省高水平医院和区域医疗中心,积极扩容提质增强医疗服务能力,大力实施人才强院、科教兴院战略,扎实做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认真做好迎接三甲医院复审工作,全面推行“周六门诊”,加快推进智慧医院建设,认真做实巡察整改“后半篇文章”等工作措施,确保医院各项事业安全有序高效推进,让市人民医院这棵杏林古树常绿,让大医精诚代代传承,让我市医疗卫生事业取得全面进步,以实实在在的惠民便民医疗服务,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