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用爱和智慧点亮孩子们的理想
发布时间: 2021-04-13 来源: 作者:

  在援疆支教工作中,丁方琴尽心尽力,无怨无悔。通讯员 摄

  □记者 洪炯珊

  丁方琴是一名“85”后教师,出生于江西景德镇。这位身材娇小的年轻教师,骨子里充满着让人敬佩的韧性——2009她毕业只身来到普宁市建新中学,从此扎根乡村教育,默默奉献;2020年,她不远万里,跟随广东援疆驻第三师支教团,到图木舒克市第二中学开启为期一年半的支教工作。她把青春献给了教育事业,把汗水挥洒在祖国需要的地方,用爱心和智慧点亮孩子们的人生梦想,展现了当代人民教师的初心信念和责任担当。

  举家进疆,为教育事业牺牲“小我”

  2021年的春节,对于丁方琴一家三口来说,是难忘而不同寻常的。身在南疆支教的她,从图木舒克市飞往北疆克拉玛依市,与同在新疆支援建设的丈夫以及在克拉玛依第十五小学读书的儿子团聚。

  自从1年前来到边疆支教,丁方琴心里觉得最亏欠的,就是9岁的儿子。小小年纪的他,离开自己在普宁时一同成长的小伙伴,跟随父母到陌生的地方学习、生活,这让他常常感到寂寞。但是他一心支持父母的工作,学习上更加自觉、生活里更加独立。

  丁方琴感慨地说:“选择援疆支教,得到了丈夫和儿子的极大支持。当我从揭阳来到图市二中,儿子也只能从普宁迁到克拉玛依上学,由他爸爸边上班边照顾。由于我所在的受援地与丈夫所在的克拉玛依市相隔1500多公里,加上每天教学工作繁重,整个学期都无法与他们相聚。由于疫情,这个春节我们响应国家号召,在当地过年,一家人才得以团聚。虽身处异乡,但一家人在一起的地方就是家,我们都把边疆当作家!”对于援疆支教,她无怨无悔,也全心全力。

  亲师信道,以身作则带动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刚到图市二中,丁方琴面对的是这样的教育现状:学生总体基础较薄弱,学习习惯较差,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她每次都要提前5分钟来教室,检查和督促同学们把笔记、书拿出来;对打瞌睡的同学进行提问,提高他们的专注度;为了督促学生做好课堂笔记,她采取组与组之间进行比赛的形式;针对无法按时按量完成课后作业的学生,她利用晚自习的时间进行专门辅导……经过2个多月的努力,她所教班级的学生学习习惯慢慢好转,一看见老师进教室,马上做好上课准备,课后很多同学都会主动提问题,与老师激烈地展开讨论,学习氛围越来越浓烈。

  去年9月份,丁方琴负责带高三文科两个班。尽管在原学校常年教毕业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她丝毫不掉以轻心,根据当地学生的学情,她制定了详细的备考策略和计划。放学后,丁方琴老师经常顾不得休息,分批次给学生进行额外辅导,常常不停歇地给他们讲解到晚上8、9点。学生们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他们主动从食堂打来晚饭,提醒她:“丁老师,您吃完饭再给我们讲题吧!”“亲其师,信其道”,在她的鼓励和引导下,同学们学习历史的热情十分高涨。

  上课、监考、改卷、辅导学生……丁方琴在繁忙的支教生活中,废寝忘食,经常有同事提醒她停下来喝水,学生们更是感恩地说:“丁老师不远万里来给我们上课,还这么尽心尽力,我们再不努力,就太愧对她了!”在近期举行的2021年高三乌市历史一模、二模考试中,她所教的8、9班历史平均分居全级第一、第二名。

  师徒结对,促进民族教师专业成长

  为帮助受援地民族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也为了让自己更好地适应新的教学挑战,丁方琴在承担三师二中高三毕业班繁重教学任务的同时,欣然接受帮扶任务,与一位民族老师和一位青年教师结对子,组成师徒关系,热比娅就是其中之一。

  热比娅国语基础较为薄弱,历史学科素养欠缺。丁方琴对症下药,指导热比娅构建学科知识体系,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还给徒弟推荐了经典实用的专业网站和书籍,如“高中历史教学园地”、《世界通史》等,多做高考题和模拟题,提高专业水平;鼓励她加强与外界的联系,多听听专家的讲课和视频,开阔自己的眼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丁方琴常说:“师徒结对,就应该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她悉心指导热比娅上好毕业班课程,并通过听课、磨课,提升热比娅的教学专业素养。热比娅对图市二中学生的学习状态和习惯非常熟悉,在管理学生方面,她也给了丁方琴很多好建议。她们经常互相讨论、不断提高,师徒俩结成团队,共同带领学生迎接高考。

  援疆之路还在进行中,丁方琴满怀对学生的热爱和对教育的坚定信念,深情地说:“援疆老师们的初心都是一样的——祖国需要我们,这里的孩子需要我们,我们就义无反顾、全力以赴,为西北边疆教育发展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