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正值春夏之交,气温多变,各种细菌、病毒容易滋生,蚊虫也活跃起来。为此,疾控专家提醒,市民外出要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交流时保持1米以上距离,在防控新冠肺炎的同时,注意流感、腮腺炎、风疹、麻疹等季节性疾病;到郊外游玩,踏青赏花、采摘瓜果时要防蚊虫叮咬。
从春天进入夏天,气温多变,雨水较多,蚊虫等病媒生物活动越来越活跃,病媒生物传播的疾病风险也越来要高,乙脑、疟疾等疾病的高发期随之而来。
病媒生物是指能够传播疾病的生物,蚊子、苍蝇、老鼠、蟑螂这“四害”都是病媒生物,它们会直接或间接传播疾病,例如蚊虫叮咬可以传播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登革热等多种疾病。
疟疾等疾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只要切断传播途径,就能达到有效预防的作用。市民应保持居家环境卫生整洁,清扫卫生死角、积水,疏通下水道,喷洒消毒杀虫药水,消除蚊虫滋生地,降低蚊虫密度;房屋要注意通风光亮,保持清洁干燥;房屋需安装纱窗、纱门,防止蚊虫飞入;睡前可在卧室喷洒杀虫剂或点蚊香,睡觉时使用蚊帐等。
市民若到户外活动,可穿长袖衣和长裤,身体的暴露部分可涂上驱避剂,以防蚊虫叮咬;到郊区野外游玩,尽量少钻树林草丛,采摘瓜果时注意周围环境,防止蚊虫突袭,尤其是避免在蚊虫活动高峰期(黄昏和夜晚)到野外活动,不提倡露宿。如果不小心被蚊虫叮咬,千万不要去挠,以免感染,可以抹点肥皂水或风油精,减轻肿胀和瘙痒。
综 合
(编辑:孙儿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