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市文化馆古城服务点:打造古城非遗文化“会客厅”
发布时间: 2021-02-01 来源: 揭阳日报 作者: 蔡烨华

  


  设于市文化馆古城服务点二楼的揭阳潮州木雕展示馆,汇聚了上百件木雕精品。 本文图片均由 涂英鹏 摄


  游客正在选购非遗产品。


  服务点所在地为揭阳县商民协会旧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生命记忆和文化基因,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文化精神的精华存留。为加强非遗名录的保护工作,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活力古城,市文化馆特将原来的办公旧址——揭阳县商民协会旧址,辟为市文化馆古城服务点,作为以潮州木雕为主的非遗文化展示场馆。这幢历经百年沧桑,闪动着红色光茫的二层旧式小楼,将成为展现揭阳非遗文化的重要窗口,发挥古城非遗文化“会客厅”作用。


  非遗展示和文物保护相得益彰


  揭阳县商民协会旧址建于1924年,由原揭阳县第一个革命群众组织——揭阳商民协会会员集资购买了县衙考院(位于今思贤中学校大门东侧)前的一块地皮,建成这幢3间双层楼房作为会址。1925年,国民革命军第二次东征来到揭阳时,周恩来在商民协会楼会见工农商学代表,并在商民协会楼前的广场上向群众发表题为《国民革命的宗旨和三民主义的真谛》的演说。来自全县各阶层的代表,在这片县城中心地带广场上聆听了周恩来对国民革命宗旨的讲述。1927年9月,南昌起义军入驻揭阳县城期间,总指挥部设于揭阳县商民协会。27日下午,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彭湃、聂荣臻等领导在此楼召开部署汾水战役的作战会议。这幢百年小楼,印刻着揭阳一段峥嵘的革命岁月,留存着革命先烈的光辉足迹,于1993年被公布为揭阳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揭阳县商民协会旧址被辟为市文化馆古城服务点,作为以揭阳潮州木雕展示馆为主体的揭阳非遗文化展示场所。二楼的潮州木雕展示馆木雕实物作品为主,以图文介绍为辅,介绍了中国木雕概况、揭阳木雕历史渊源、工艺特色、成就和意义以及传承发展情况等。除了明代、清代和民国时期和木雕构件,这里更汇聚了上百件来自全市各地各个层次的木雕艺人的精品力作,包括建筑构件、礼祭用品、家居摆件、挂屏等,内容包括神话传说、花鸟鱼虫、戏曲故事、飞禽走兽等,其中将中国画法与木雕技艺相融合的现代木雕作品占了大多数。这些展品集中呈现了揭阳潮州木雕集雕刻、漆艺、贴金等技法于一体的艺术特色,也反映了潮汕独特的历史风俗和人文意趣。


  从革命遗址到文化场所,从早年的红色文化到今天的非遗文化,在这里非遗传承和文物保护相得益彰,红色文化和非遗文化交相辉映,令步入其中感受着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绚丽多姿的人文意趣。由于地处古城中心区域,服务点又与周边揭阳学宫、城隍庙、揭阳禁城、丁日昌故居等文物古迹相互映衬融合,这也将助推文化的传承和活力古城的打造。


  产品展销和文化推广相互融合


  在服务点一楼,以图文结合实物、视频等方式,介绍揭阳的物质文化遗产情况。而新开放的非遗文创产品展示厅更是引人注目,里面集中展示了全市27个手工技艺类的非遗项目产品,种类达到了100多个。这些产品要么是闻名一方的乡土风物,要么是百年老字号的拿手之作,包括贵政山茶叶陶罐、揭阳酱油、揭阳金桔油、泰和凉茶、新亨菜脯、玉湖炒茶等。


  与普通的非遗展览不同,服务点尝试将非遗艺术与市场展销相结合,不仅将分散于各地的非遗产品进行展示,更通过让市民与非遗“面对面”,使非遗从展览品向消费品过渡,真正走入寻常百姓家,同时也为非遗艺术的民间传承者提供全新的市场平台。服务点引进了第三方公司进行运营,游客在这里除了大饱眼福之外,还可以将心仪的“非遗文创”带回家。“这里的产品,是地方特产,也是非遗产品,品种比较齐全,质量也有保障,我准备买一些过年送亲戚朋友。”在非遗文创产品展示厅选购的杨女士表示,非遗展销真好,自己本来就想来看看非遗展览,没想到还能买到非遗物品。


  在了解非遗文化的同时,还能就地享受非遗产品,这是市文化馆针对非遗项目传承保护的一个尝试与探索。市文化馆相关负责人表示,打造古城服务点,除了推广优秀非遗文化,也着力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希望通过各种探索,打造多元的传播、推广平台,引导大众更多地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过程中,让非遗更好融入寻常百姓生活。古城服务点是市文化馆开辟的首个服务点,目前该点还邀请专业人士,引进“互联网+”进行宣传,方便群众网上云游看展览。以后还将继续探索,因地制宜尝试开辟更多的服务点,并将非遗与旅游、互联网、游学等结合,开展非遗展演、公益培训、非遗产销等多种活动,实现非遗和旅游融合、传承与利用同步、发展同创新并举,让广大群众能近距离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共享保护成果,同时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融入群众,融入生活。


  (编辑:悦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