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谢培芳:豪放青春为革命,洒血捐躯仍从容
发布时间: 2020-11-19 来源: 揭阳新闻网 作者: 记者 蔡逸龙

●“行走绿廊,感受水城文化”系列报道(33)

谢培芳烈士像。


谢培芳旧居位置图。阿 龙 制图

谢奕武(左)、陈文昭(中)在交流谢培芳革命事迹。阿 龙 摄

谢培芳烈士证。

谢氏宗祠东巷。阿 龙 摄

禁城脚谢义和谢氏宗祠东巷1号谢培芳故居。阿 龙 摄

禁城脚谢义和谢氏宗祠。阿 龙 摄


  谢培芳(1904~1928),共青团揭阳县组织创始人,揭阳榕城人,这位从1919年5月揭阳学生爱国运动走出来的青年,用短暂生命和青春热血诠释了揭阳青年的爱国热忱和革命精神,书写了20世纪20年代揭阳的红色文化悲壮、鲜艳和光辉的一页。


  2020年秋,我们“行走绿廊,感受水城文化”采访组在走到许玉磬故居(第27站)和商民协会旧址(第28站)的时候,就努力寻找这位家住禁城脚的革命先烈的故居和后人。初冬,在我们离开“三不亦斋”的时候,永革社区的干部帮我们找到了谢培芳的孙子,还有他位于禁城脚西侧的谢义和谢家祠故居。虽然我们已经走到了禁城脚东侧,但为了反映100年前的那一段红色革命历史,我们还是折了回去,去探访谢培芳烈士的后人。


  榕江中学走出的爱国青年


  谢培芳,15岁时在榕江中学(今址为揭阳一中众智外国语学校)读书,当年5月,北京五四学生爱国运动传来,他在杨石魂等人的影响和带领下,参加了轰轰烈烈的揭阳学生爱国运动,声援了北京的爱国青年。尔后,受杨石魂、林希孟等共产党员的思想影响,成长为爱国进步青年。


  1922年毕业后,谢培芳在县城一家小百货商店当店员。1924年暑假,经杨石魂介绍,考进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第二届学习班。在这所由彭湃创办的旨在培养农民运动干部的大熔炉里,谢培芳的革命思想得到了升华,他在学习班上参加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更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组织。


  陈文昭,《榕城区革命老区发展史》编委会成员,在谈及共青团组织早在1925年就在揭阳设立的因由,认为,一是谢培芳作为揭阳进步青年,又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成长为共青团员,回家乡创办共青团组织,是一个原因,而更主要的是,周恩来首次东征来到揭阳,就作出了在工人、农民中培养发展团员的重要指示。在这个背景下,揭阳共青团组织率先建立。


  谢培芳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两个月,学期结束,被派回揭阳工作。回揭阳后,着手做三件事:一是加入原有的县农会、商会组织,从中开展宣传和改造活动;二是与榕江中学新学生社加强联系,秘密吸收江明衿等几位学生骨干参加青年团;三是组织青年团员及一些进步学生参加社会活动,使他们从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1925年3月6日,广东国民革命军挺进潮汕、进入揭阳,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入住于揭阳学宫崇圣祠。曾在榕江中学任教的政治部科员杨嗣震引荐榕江中学新学生社代表江明衿和商民协会骨干人员到学宫接受周恩来接见。谢培芳到现场给周恩来当翻译。周恩来在接见这些代表时,明确指出了建立共产党、青年团组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鼓励他们要组织起来,开展国民革命运动。


  此前,杨嗣震在榕江中学任教时,培养了一批进步学生,准备建立青年团组织,但因被军警追捕,被迫离开揭阳,建团工作一度中止。谢培芳回乡后,着手接续建团工作,几个月间,已吸收了江明衿、黄龙驹等几个团员,周恩来的一番鼓励讲话,加快了揭阳共青团组织的创建步伐。


  共青团揭阳县支部首任书记


  我们在2014年编印的《中国共产党揭阳县组织史资料》查到了当年揭阳县的建团历史档案——“(1925年)5月,共青团揭阳县支部在榕城秘密成立,书记谢培芳,团员10多名。”


  档案资料还载录了谢培芳的任职时间,为1925年5月至1926年春。他离任后,接任他的是江明衿。团组织名称改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揭阳县特别支部”,分为3个团小组。


  1925年11月,中国共产党揭阳县支部成立,谢培芳由共青团员转为中共党员。随后,被党组织派往东洲(今属揭东区霖磐镇)等地,开展农运工作。


  中共揭阳县支部成立后,马不停蹄地按照周恩来和上级党组织的指示精神,在全县各地开展革命宣传和组织进步工会工作。谢培芳当过两年店员,有群众基础,被党组织派到榕城、棉湖、炮台等地开展活动。是年冬,县总工会成立,会址设在韩祠南侧(今工商银行韩祠支行),谢培芳任联络员兼秘书。县总工会下辖店员工会、织业工会、民船工会、木工工会、漂布工会等基层组织。


  1926年冬,中共揭阳县特别支部转为中共揭阳县部委员会,下辖4个区委,萧斧和谢培芳被任命为一区区委负责人。一区范围包括县城及附城一带,区委会会址设在揭阳学宫。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及革命群众,国共合作破裂。4月15日,血雨腥风播至揭阳。


  陈文昭讲述了当天谢培芳在大屠杀中逃脱的经过——县城的国民党反动派纠集潮梅警备旅驻揭阳两个连及地方警察、保安队、黄色工会打手共400多人,包围县农会、县总工会。在韩祠县总工会会址办公的谢培芳在敌人的包围中突围,撤至第三区隐蔽。国民党反动派对他悬赏花红款“五百两白银通缉”。消息传至三区,谢培芳不为所惧,继续在三区与县委部分领导干部一起坚持斗争。


  后来,根据上级的指示,谢培芳转至香港,在中共广东省委工作。不久,再转道暹罗(今泰国)。但他身在异国,心怀家乡,念念不忘革命事业。1928年11月,谢培芳从暹罗搭船回国,准备继续参加革命斗争。谁料刚踏上汕头,就被叛徒发现,被捕入狱。在狱中,他受尽敌人严刑拷打,坚贞不屈,大义凛然。12月,被国民党秘密杀害。


  革命征途上的一对姻兄弟


  谢奕武,生于1954年,揭阳市工程机械厂退休工人,是谢培芳女儿的儿子。谢培芳牺牲时,只有一个不懂事的女儿。谢培芳的妻子杨思苹含辛茹苦把烈士遗孤养育成人、结婚生子。谢奕武随了母亲的姓。祖辈的革命故事,他从小就听奶奶讲了不知多少遍,因此讲起爷爷谢培芳的历史来,十分清晰流畅。


  谢奕武带我们来到谢氏宗祠,这是一座清代“下山虎”式建筑,谢培芳的故居,就在谢氏宗祠东巷的1、2号。


  谢培芳的父亲谢辉楠在清末就开始行医,生有二子四女,谢培芳在兄弟姐妹中是最小的。大哥跟他年龄稍远,从小的玩伴,却是一个从普宁南溪钟堂来的、长他两岁的杨石魂。


  杨石魂的父亲杨汉三是清末附学生员,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医生。他受聘于揭阳县城衙前启生药铺,经常来榕城坐诊。杨汉三跟谢辉楠是同道好友且是铁哥儿们。杨汉三每次从南溪乘船来揭阳,直接从南窖口进入玉窖溪,过新街桥下拐进谢义和祠前河,就来到谢辉楠的家门口。杨汉三经常借宿在谢家。杨汉生每次来揭阳,多是带上杨石魂。就这样,杨石魂在揭阳读了小学,又升上榕江中学。


  谢培芳和杨石魂从小是玩伴,谢培芳的四姐谢雪芳也是跟他们一起玩着长大的。


  两家长辈也是挺默契的,就把谢雪芳许配给杨石魂,两家结了姻亲。这样,杨石魂和谢培芳就成为姻兄弟。


  两兄弟都先后到榕江中学读书,接受新文化新思想教育。杨石魂投身五四学生爱国运动,谢培芳跟着走上了街头游行,贴标语、发传单、喊口号,发表通电,声援北京学生。谢培芳中学毕业后到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也是杨石魂推荐的。


  两个姻兄弟,为着共同的革命理想,一同走上了革命征途,最终都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


  坚强母亲支撑起两个破碎家庭


  1927年揭阳“四一五反革命事件”当天,谢培芳从县总工会突围转移至三区,国民党反动派悬红通缉他的同时,把谢家一家老少除了几个妇女外,都抓进监狱。直到几个月后的9月下旬,南昌起义军南下进军揭阳的消息传来,揭阳党组织借助起义军声威,组织革命群众,救出了被捕的革命群众,谢家被捕亲人才得以回家。


  据谢奕武介绍,1928年12月谢培芳在汕头牺牲后,太爷爷谢辉楠花钱托人给谢培芳遗体作了记号,打算日后赎回家乡下葬。


  然而,国民党反动派的疯狂残杀没有止步,1929年5月底,杨石魂在武汉被杀害。一直跟随杨石魂在外工作的谢家四女儿谢雪芳下落不明。


  谢培芳牺牲时,夫人杨思苹刚19岁,女儿还是个不懂事的小孩。而杨石魂和谢雪芳的女儿杨彩珍也托在谢家由她抚养。杨石魂被杀害后,父亲杨汉三也被逮捕入狱,消息传至揭阳,无异于雪上加霜。


  杨思苹,仙桥槎桥人,嫁到谢家后,虽然与丈夫聚少离多,但仍十分支持丈夫的工作。丈夫牺牲后,她的天空虽然塌了,但为了女儿,她必须选择坚强。而对于同样失去父亲、母亲又下落不明的外甥女,作为舅母,她也义无反顾地扛起了抚育的职责。


  谢奕武回忆,奶奶一直把杨彩珍抚养至18岁,并让她与南溪一户人家的儿子结婚。杨彩珍跟谢奕武的母亲,这两个同病相怜的表姐妹一直保持着联系。


  谢雪芳在杨石魂被捕时得以逃脱,在白色恐怖中,她不敢返回家乡夫家和娘家,怕连累家人,在逃难中化名汪雪芳,最后留在南昌,直至好多年后才敢寄信回家跟娘家人取得联系。解放后,在揭阳县民政部门的多方寻找下,谢雪芳得以返回揭阳,姑嫂、母女相认,物是人非,涕泪滂沱,令人不胜唏嘘。


  烈士遗骨埋于黄岐山


  谢培芳牺牲后,在国民党反动派白色恐怖淫威下,谢家人不敢要回烈士遗骨。直到12年后的抗日战争时期,国共第二次合作,杨辉楠这才到汕头要回了谢培芳的遗骨,将烈士安葬在黄岐山龙石村一处地名为谢厝山姑庵后的山地(今谢翱纪念馆北侧)。杨思苹依潮汕习俗将自己的名字刻在丈夫墓碑一则,称“未亡人杨思苹”。


  烈士得以入土为安,但杨辉楠悲戚不能自已,思儿成疾,不久就去世了。


  杨思苹顽强地支撑起谢家。在那段艰难时刻,谢家兄弟姐妹互相帮衬,谢培芳的二姐将自己的一个儿子过继给谢培芳为子,取名谢晏平。


  解放后,县人民政府确认谢培芳为革命烈士,给杨思苹送来了烈士证。作为烈属,杨思苹被榕城多家中小学校请去给学生们上革命传统教育课,讲述当年谢培芳等革命先烈的故事。谢奕武说,他在家里听奶奶讲,也在学校听过奶奶讲,爷爷的光辉历史就一直伴着他成长。


  杨思苹1999年去世。“爷爷牺牲时,奶奶19岁。奶奶去世时90岁。”谢奕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