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关注民生 情系百姓
——读郑大进《行唐途中喜雨》
发布时间: 2020-11-16 来源: 揭阳日报 作者: 杨史辉

  郑大进(1709~1782),字誉捷,号谦基,又号退谷,谥勤恪,揭阳县梅冈都山尾村(今揭阳市揭东区玉滘镇山美村)人。清雍正十三年(1735)中举人,乾隆元年(1736)中进士。历任知县、同知、知府、山东按察使、布政使、两淮盐运使、湖南布政使、贵州布政使、河南巡抚、湖北巡抚(乾隆四十四年三四月间兼署湖广总督)。乾隆四十六年(1781)授直隶总督,加太子少傅衔,诰授资政大夫、兵部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例晋荣禄大夫、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衔。著有《爱日堂诗文集》《郑勤恪公奏议》可惜已佚,在任直隶正定府知府时纂修《正定府志》50卷等。


  郑大进自幼“沐浴家训,性复开敏”,十五岁就“以五经补博士弟子员”有神童之称,郑大进才学出类拔萃,备受同僚推崇,其诗也受乾隆皇帝赞赏,在朝中被称为“老诗伯”。遗憾的是这位“老诗伯”的《爱日堂诗文稿》却没能留传于世,郑大进的诗歌现存数量很少,近年来有了新的发现,特别是知名学者、文史专家陈作宏先生主编《古今揭阳吟》时在各种资料中收录了郑大进诗26首,揭东区江涛主编《诗韵潮汕》收录郑大进《崂山四首》。从现存郑大进诗中可以看出,郑大进诗歌中古风律绝各种体裁均驾驭娴熟,他的诗有唐人之风,大气典雅,意境开阔,想象丰富,文辞幽深,善于用典,内涵丰富。在郑大进诗中有一首《行唐途中喜雨》诗反映了他关心民生生活,心怀百姓的情怀,特作介绍。


  《行唐途中喜雨》


  车驱过章武,纪时逢夏五。迤里菽麦畴。盘回果蔬圃。


  浓云蒸重甗,匉匍发雷鼓。飞廉驱南郊,睡龙惊起舞。


  须臾泻天瓢,民曰随车雨。行部事偶然,天公实大父。


  去夏泽霈迟,宸衷勤恤抚。今春下种早,甘霖重叠睹。


  泱泱鸣沟渠,泫泫流膏乳。村人走欢呼,旷览周原膴。


  下尺生上尺,丰年多黍稌。转眼万宝登,吹豳赛田祖。


  郑大进这首诗《行唐途中喜雨》,《古今揭阳吟》编者选自乾隆《正定府志》(卷四十九)。行唐县地处石家庄北部(今河北省行唐县),《行唐途中喜雨》是作者公干路经该地时所写。


  诗的前四句写出行的时间(夏至后阴历逢五为伏,其三伏叫做“夏五”)和途中所见。接着写天气的变化,诗的第5至12句写雨前天气变化的情景,用夸张,渲染的语言写浓云、雷声,大雨随之而至,写出了夏雨的热烈。诗的后四句,可以看出郑大进对地方情况的关注、了解,“去夏泽霈迟,宸衷勤恤抚”诗人了解、熟悉地方民风民情,这正是作者为官从政心系百姓真实、生动的反映。


  途中遇雨本来不是什么好事,但因夏日干旱,天降大雨,及时缓解灾情,正是喜雨,对农业生产大有益处,字里行间,洋溢着诗人久旱得逢及时雨的喜悦,反映出诗人对农民生产、生活、疾苦的关心和关切之情。诗的最后,诗人似看到农业生产丰收,农民怀着感恩,喜悦的心情庆祝丰收。体现了诗人对民生的关心、关注,从中看出郑大进对百姓的深厚感情,确实十分难得。


  行唐当时属正定府,是郑大进任职时的辖属之地,可见郑大进在任时经常深入民间,关注民生,心系百姓,勤政为民。


  从诗中可看出郑大进关心民生生活和百姓疾苦,心怀百姓的高尚品德和人格力量。郑大进诗歌所表现出来的才思情致和思想内容、艺术风格都达到很高的水平。


  (编辑:悦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