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东区锡场中学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经典诵读活动。
榕城区椟松小学组织学生录制吟诵视频。
朗读亭吸引中小学生参与到经典朗诵之中。通讯员 摄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近年来,随着全民阅读活动的不断推进,朗诵在我市中小学生中掀起了一阵阵热潮,从校内到校外,从线下到线上,朗读声不绝于耳,此起彼伏。分布在市区各处的朗读亭、“我的悦读”朗诵沙龙等丰富的活动,点燃了市民朗诵的热情。
□记者 洪炯珊
校园里书声琅琅
连日来,我市各中小学校纷纷举办经典朗诵比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让广大学生在朗诵中感受古今经典诗文的博大精深,体味传统文化丰富的人文内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在揭东区锡场中学,学校近日开展以“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为主题的经典诵读活动。参赛作品中,有的配乐诗朗诵,有的将朗诵与歌唱融为一体,有的朗诵与表演相得益彰。《少年中国说》《爱我中华》等精彩的节目,赢得观众阵阵掌声,将活动一次次推向高潮。在“文明实践在普宁——朗诵经典”比赛中,普宁市红领巾实验学校多名学生表现突出,他们用自己的声音和情感,展示了中华经典诗文的魅力。据了解,该校致力于书香校园、书香家庭、书香班级的建设,每年都定期举办丰富的文化活动,如“国庆中秋诗会”“读书日朗读活动”“国学经典朗诵活动”等,引领更多学生和家庭加入到经典朗诵之中。
榕城区椟松小学语文教师吴佳佳告诉记者,学校注重发挥经典诵读在教学中的作用,并通过朗诵比赛、吟诵视频录制等形式,提高学生朗诵兴趣和热情。她认为,朗诵不仅可以提高人的阅读能力,增强艺术鉴赏力,还可以陶冶性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她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朗诵经典名作能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更深的认识,在积累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学生在将无声文字以有声语言表达出来的过程中,又进一步提升其对经典作品的理解。”
校外掀起朗诵热
记者走访发现,朗诵热在学校以外也掀起了热潮。揭阳读书协会朗诵专业专委会成立3年多来,举办了丰富的经典朗诵公益活动,增进了市民尤其是青少年学生对朗诵的认识,营造了全民阅读的浓厚氛围,为广大朗诵爱好者提供展示的平台,吸引越来越多人加入诵读行列。
在市区的一家语言艺术中心,记者看到,每到周末时间,前来学习语言艺术的学生一拨又一拨。带孩子前来上课的家长们纷纷表示,给孩子报班学习朗诵,主要是希望能够纠正孩子的普通话发音,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让孩子克服胆怯,增强舞台表现力。孩子们正是在参加视频录制活动、朗读会以及各级朗诵比赛中,得到展示和锻炼的机会,提高自信心,提升朗诵的兴趣。
揭阳朗诵委员会常务理事、来自揭阳第三中学教师林晓霞是一位朗诵爱好者,她多次参加全国、省、市各级的朗诵比赛,并在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她深有感触地说,每次自己用声音诠释经典作品时,会更加深入地领略经典的魅力,在陶冶情操、开阔眼界的同时也愈发热爱朗诵这门艺术。她认为,让学生诵读经典诗词和中外经典名著,能让他们进一步体会名篇佳作的音韵美、节奏美和气势美,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又有助于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
在朗读中领略经典魅力
“朗诵热”在校内校外持续发酵,那么学生学习朗诵要注意什么?吴佳佳建议,学生在朗诵前要先了解作者和文章的写作背景,明确文章抒发的情感,找准基调。另外,朗诵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所以不能一味地模仿,要形成自己的风格。
林晓霞认为,学生在学习朗诵时应重视文稿的选择。朗诵能陶冶情操,所以青少年学生在学习朗诵时应结合自己的年龄条件和声音条件,选择一些能体现正确价值观和传播社会正能量的文稿。同时要重视朗诵吐字归音和气息练习等基本功的培养,摒弃“朗诵腔”, 避免以同一种呆板的固定的格式化声音来朗读。“我希望能和身边的众多朗读爱好者们一起,本着对知识的渴望,对文化的守护,用心体会文字的魅力,用声音艺术传递社会正能量,为共同营造书香社会、书香揭阳出一份力。”林晓霞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