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海内海外争看“苏六娘”
发布时间: 2020-10-19 来源: 揭阳日报 作者: 陈喜嘉

  


  姚璇秋电影潮剧《苏六娘》剧照。 资料图片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广东调研,首站潮州。一时,潮州上热搜,连带潮菜、潮剧、潮绣、潮州木雕,以及牌坊街、广济桥、广济楼也成为炙手可热的关键词。


  讲到潮剧,习总书记还提起40多年前看的电影潮剧以及名角姚璇秋。这不由让笔者想起潮剧电影《苏六娘》来,这是潮剧电影的经典之作,而姚璇秋在其中饰演的苏六娘,也成为潮剧的经典角色。


  据《潮剧志》记载:1956年,广东省潮剧团请老艺人口述,由张华云(执笔)、谢吟整理潮剧《苏六娘》,同年11月,该剧由广东省潮剧团首演。《苏六娘》一经问世,就像潮汕俗话“欲食好鱼白腹鲳,欲娶雅妻苏六娘”一样家喻户晓。1959年春,香港鸿图影业公司在广州租用珠江电影制片厂,拍摄《苏六娘》,这是珠影成立以来在其摄影棚内拍摄的第一部艺术片,由姚璇秋饰苏六娘、陈馥闺饰桃花、陈丽华饰郭继春、吴林荣饰员外、吴丽君饰安人、洪妙饰乳娘、蔡锦坤饰杨子良、郭石梅饰族长、陈水和饰渡伯。


  《苏六娘》成为潮剧经典


  《苏六娘》取材于潮汕民间,人物有渡伯、婢女、乳娘等下层百姓,有族长、员外等乡绅和当讼师的秀才,而苏六娘、郭继春则是乡村的阿娘、阿舍,富有草根气息。剧中桃花过渡、子良讨亲两场“戏皮”略厚,冲淡了“戏肉”六娘继春的故事主线;渡伯、桃花、乳娘喜剧色彩浓郁,更是使一出以悲剧为基调的旧戏转变成轻喜剧了。不过,文坛泰斗张华云先生的妙笔,让人物个性鲜活,戏文雅俗共赏。著名剧作家郭启宏在《〈苏六娘〉剧事续言》提到:“在所有潮剧剧目中,我最喜欢、最关注的是《苏六娘》;原因一是故事发生在揭阳,有一种地域的不可取代性,《陈三五娘》虽是乡土戏,但还有泉州梨园戏可比;《辞郎洲》似乎更难逾越政治上的藩篱;二是避开牵人就事,选择了写人写情,虽然依循着潮人固有的审美定势,但动人之处依然流溢着悲剧的凄美。三是文辞华赡,逸兴湍飞,如诗,如歌,如赋。潮剧讲究文采,以此剧为最,迄今为止,潮剧界后起编剧难有出其右者。”


  电影潮剧《苏六娘》采用舞台纪录片的手法拍摄。分为桃花过渡、花园订约、六娘拒婚、子良讨亲、族长迫婚、六娘遗书、投江相会等场次,基本保留了舞台本的框架。桃花过渡、子良讨亲虽然是“戏皮”,但唱做鲜活,格外出彩。桃花手中的伞开合收放,美不胜收,她和渡伯的载歌载舞身段曼妙,仿若真的置身于舟楫。洪妙的乳娘对“你去问恁爹就知”的拿捏,妙不可言,一肚子委屈含而不露。吴丽君的安人演出了丝丝母爱,张华云先生曾题赠《浣溪沙·吴丽君演〈苏六娘〉饰安人》,下阕为“一把辛酸慈母泪,万般愁苦女儿心。赚来满座泪沾襟”。蔡锦坤漂亮的痰火声和扇子功,吴林荣的好唱功,都是亮点。姚璇秋的苏六娘更是集万千宠爱,她演唱的“春风践约到园林”“知蝉声几度”“愁恨满怀”等唱段成了经典。


  影片上映在海内外引起轰动


  《苏六娘》1959年夏拍竣,1960年7月10日在中国香港率先上映。当时正值广东潮剧团首次赴港演出引发了潮剧热潮,有8家戏院同时放映,轰动一时。稍后在中国内地上映,所到之处万人空巷,尤其是在农村,村民几乎通宵达旦争观影片。剧作家林晴先生《好将良夜傍歌台》记载:在农村放映时采用“跑片”方式,即两三个村同时放映,几本拷贝轮流放;在邻村放映时,天已渐渐亮了,银幕上的影像越来越看不清;放映员说无法再映,但农民兄弟说“映映映,无影就听声”,最后映至有声无影。


  在海外上映,同样万头攒动。新加坡文化研究者苏章恺先生《“六娘热潮”:潮语片〈苏六娘〉在新加坡的跨建制互动》记载:1960年10月12日在新加坡首映,不到3天时间观众已超过5万6000人;从首映至1961年初,连映了72天593场,打破了中西片卖座最高纪录,并引发了“苏六娘热潮”;1961年初,由名伶方巧玉带领香港东山潮音剧艺社演出的《苏六娘》电影(在泰国上映时片名用《桃花姐与苏六娘》),抢占当时的马来西亚市场;香港泰兰影片公司请李怡红、萧湘等名伶,也拍摄了他们称为“正庄”的《苏六娘》,1961年2月在泰国闪电上映。


  电影潮剧《苏六娘》是潮剧影响最广的戏曲片。半个多世纪以来,姚璇秋饰演的苏六娘成为海内外潮人的共同记忆,“苏六娘”成了潮剧的标志。


  (编辑:悦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