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末年,一位观姓大夫,跟楚昭王谈了一番天地鬼神的话,把自己的宗教思想详述出来,他的这番理论,系统地保存在《国语·楚语下》中——观射父,春秋末期楚国宗教思想家。是楚昭王(前516~前489在位)的是一位大巫师,同时也是一位参与政事的大夫,地位极为显赫,被楚国奉为第一国宝。
《汉书·地理志》说:“楚人信巫鬼,重淫祀。”在春秋时期,观射父就成了当时著名的宗教思想理论家。他既参与国事,又通晓宗教礼仪,楚昭王有不明白的事,都要向观射父请教。《国语·楚语下》所记载的观射父答楚昭王问,其实就是观射父的宗教思想理论。 观射父的宗教思想非常丰富,是楚国思想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思想史上也占有一定的地位。
观射父对历史的贡献莫过于通过对原始宗教发展做的系统考察,为后世研究提供可贵依据。虽然观射父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旨在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但他也提出了爱惜民力的思想。
在此同时,观射父还鉴于时代变革的实际,在宗教观和祭祀问题上提出了适应时代要求的见解。譬如他认为:“夫神以精明临民者也,故求备物,不求丰大。”天神是精明的,它对地民的要求,不是丰大的祭品(牺牲),而是体具(身体完整)而清洁的祭品。在奴隶制出现危机时,观射父如此强调最高统治者要虔诚,“无有可慝于神者”,对楚国统治集团来说无疑是有告诫和规范作用的。
观(guān,潮音guang1(光))姓,在全国约有人口6万,在各姓中排在第500位以后,占全国人口的0.005%.
观姓在揭阳只有2人(2011),在各姓中排第566位,占揭阳人口的0.000035%.
观姓出自姒姓,为上古大禹的后代,属以国为姓。大禹的儿子启建立起夏王朝后,将五弟(一说为其儿子)封于观(今山东省聊城市莘县观城镇),建立观国。因这位观国国君排行第五,遂被称为五观,后又因音同而写为武观。武观的后人以国为氏,称观氏。
今观姓主要分布于山东、河北、河南、安徽和广东等地,5省观姓人口约占全国观姓总人口的62%.观姓的历史名人,除上述的观射父之外,还有:春秋时期楚国官员观从、观起父子;战国时期楚国官员观鞅;东汉末年农民起义领袖观鹄,中平四年(187)十月聚众起义,自称“平天将军”,曾攻入桂林,后起义失败被杀。
广东观姓主要分布于茂名茂港、惠州惠东一带。
揭阳的观姓居民落居于榕城仙桥、普宁洪阳两地。
(编辑:悦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