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小儿腹股沟疝气是怎么回事
发布时间: 2020-09-16 来源: 揭阳日报 作者:

  □记者 陈燕玲

  通讯员 黄曼芬 陈洁红

  小儿腹股沟疝气是常见的腹壁先天性发育异常,是小儿外科常见疾病之一。揭阳市中医院医生李铓介绍,该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幼儿出生后不久,在腹股沟部位有可复性肿块,80%在出生后2~3个月时出现,也有迟至1~2岁才发生。小儿腹股沟疝气如及时就医,都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什么是疝气?

  李铓解释,疝气,即人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位置,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常见的疝有脐疝、腹股沟疝、切口疝、手术复发疝、白线疝、股疝等。临床上较常见的是腹股沟疝,在腹股沟区可以看到或摸到肿块,平卧后可回复。肿块出现多为长期咳嗽、喷嚏、用力过度、腹部肥胖、用力排便、妊娠、小儿过度啼哭、老年腹壁强度退行性变等引起腹内压增高,迫使腹腔内的游离脏器如小肠、盲肠、大网膜、膀胱、卵巢、输卵管等脏器通过人体正常的或不正常的薄弱点或缺损、孔隙进入另一部位。由于脱出的器官以小肠居多,因此摸起来感觉柔软。其他如大肠、阑尾、大网膜等亦可能脱出。女性则以卵巢脱出较多,因此常可摸到似拇指大、较硬且多半有压痛的肿块。婴儿多系家长在换尿布时发现,较大的小儿则多于入浴时发现。有些患儿会有便秘、食欲不振等现象,可表现易哭、不安等。

  小儿腹股沟疝气有两种类型

  腹股沟疝气分为腹股沟斜疝和直疝,斜疝较常见,直疝罕见。小儿腹股沟疝气一般发生率为1~4%,男孩发病率是女孩的12倍,右侧多见,早产儿发病率则更高,且可能发生于两侧。女孩也可因腹壁薄弱形成疝气,只是发病率相对低一些,临床上以小男孩腹股沟疝气多见。

  李铓介绍,小儿腹股沟疝气的临床典型症状是一侧腹股沟出现一个圆形有弹性的可复性肿块,大多数在婴儿期出现,可在出生后数天、数月或数年后发生。小儿腹股沟疝气有两种类型,分别为可复性疝气和嵌顿疝。

  可复性疝气通常在小孩哭闹、剧烈运动、大便干结、站立、腹部用力时腹股沟处肿物出现或增大,在平躺、腹压减低或用手按压时肿块变软或还纳腹腔,还纳过程中常可听到气过水声。

  嵌顿疝则是疝气包块无法回纳腹腔,患儿会出现腹痛加剧,哭闹不止,继而出现呕吐、腹胀、排便不畅等肠梗阻症状,在腹股沟或阴囊内可见椭圆形肿物,质地硬,触痛明显;嵌顿时间久者皮肤可见红肿,若长时间肠管不能回纳则有可能出现肠管缺血坏死等严重并发症。此类小儿腹股沟疝气通常需要采用彩超检查,排除患儿有无隐睾、鞘膜积液的存在。

  小儿腹股沟疝气怎样治疗

  李铓表示,如果小儿出现疝气,一岁以下患儿可暂不手术,因有自愈的可能,多采用腹股沟疝气带压住深环。但是,一岁以后的患者,自愈的可能性降低,此时需要医生作出判断,如果无法自愈,就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疝气如不及时处理,疝块可逐渐增大,症状加重,甚至发生嵌顿或绞窄,使得疝内容物组织缺血坏死,进而威胁生命,故应尽早施行手术治疗,手术可从根本上治疗疝气。

  小儿疝气手术治疗分为传统手术(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和微创手术(腹腔镜下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目前多采用微创手术进行治疗。“微创手术切口多位于肚脐下或肚脐旁,大小约0.5厘米,腹腔镜由此切口进入腹腔内,在显示屏中显示腹腔内情况,手术显露好,进镜后就能看到疝环口,直视下直接做疝环结扎,如周围组织无粘连可不做任何组织分离,不容易出现副损伤。术中还可发现对侧隐形疝,不增加切口同时做两侧疝避免了再住院手术的可能性。”李铓说。


(编辑:孙儿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