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是一个稀姓,北宋编著的《百家姓》没有列入此姓,南宋王应麟编的《姓氏急就篇》也没有列入此姓,明代凌迪知编撰的《万姓统谱》和夏树芳编撰的《奇姓通》依然没有列入此姓,到了2008年学者贾学平编撰的《新编千家姓》中,在单姓按音序排列的T序列里头7个读为tBng的行列里,依然没有塘姓。
但塘姓偏偏就是一个存在。
塘(táng,潮音tang5(唐))姓,在全国约有人口6万,在各姓中排在第500位以后,占全国人口的0.005%.唐姓在揭阳只有3人(2011),在各姓中排第505位,占揭阳人口的0.000045%.塘姓的来源不详。但依其字义判断,极有可能以居住地为姓。塘为形声字,从土唐声,本义指堤岸。《康熙字典》:筑土遏水曰塘。就是说,古人筑坝拦水,筑成的堤坝就是塘。随后,塘的义项由堤坝扩展至拦水后形成的水池,这个引申义常与池并用:池塘。然而,古人对池和塘又有所分工,称圆者为池,方者为塘。南宋诗人朱熹有诗《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说的正是方形的水塘。而塘作为地名,从古至今,不胜枚举,如古代的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区部分地区)、钱塘江,当今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县、理塘县,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揭阳市也有带塘的地名,如普宁市梅塘镇,揭阳市区白塔镇古塘村、凤美街道塘埔村、炮台镇塘边村。倘有以居住地有塘而改姓者,当为塘氏。
今塘姓主要分布于浙江、台湾和广东等地,3省塘姓人口约占全国塘姓总人口的62%.塘姓的历史名人阙如。
揭阳的塘姓居民落居于揭阳产业园月城、惠来周田和普宁流沙东3地。
(编辑:悦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