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行走绿廊,感受水城文化”系列报道之十五:状元巷
发布时间: 2020-06-16 来源: 揭阳新闻网 作者: 记者 潘彬彬

鼎甲巷口,左侧墙体上有“鼎甲巷”字样。


武状元府,历经300载沧桑,已成为平常百姓家。

状元巷位置图。阿 龙 制图

状元巷。

武状元府门口的对联。图片均为 阿龙 摄

清雍正《揭阳县志》林德镛传。阿 龙 截图


  从榕城区西马街道北市社区薛厝埕东行20米,我们就来到了状元巷。这条南抵方厝前河、北达武状元府、长52米、宽3米的小巷,跟揭阳历史上唯一一位武状元密切相关。我们在“行走绿廊,感受水城文化”第15站,就来了解和感受这一段历史。


  方志有载的揭阳唯一武状元


  古人有言:“人生有四喜,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其中金榜题名是最光耀门楣的事情,是不少文人儒生穷其一生所想要达到的愿望。而通常讲到金榜题名,人们首先会想到文状元,但一个国家的安定繁荣,既需要“以文教佐天下”,也需要“以武功戡祸乱”,因此,在科举制盛行的朝代,既有以出色的文采政论考取功名的文状元,也有以武功高强、技艺超人而脱颖而出的武状元。


  广东历史上只出过3个武状元,潮汕地区就居其二:林德镛和黄仁勇,其中林德镛为揭阳人,是广东第一个武状元,也是揭阳历史上唯一武状元。


  林德镛(1686~1722),字白庵,揭阳在城人。幼好武,臂力过人。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中武举人第2名,六十年中武状元,授二等侍卫,乾清门行走,并加哈哈珠子。当时康熙皇帝对林德镛甚为赏识,下诏于揭阳县城划地建武状元府。地址选于当时的大书斋许西侧。武状元府建成后,府前小巷遂得名“状元巷”。


  据雍正九年(1731)揭阳知县陈树芝纂修的《揭阳县志》卷之五《选举》载:“康熙辛丑(1721)科,林德镛,状元,在城人,授御前侍卫。有传。”在雍正本《揭阳县志》卷之六《人物》载:“林德镛,字白庵,在城人。天资豪宕,膂力过人。能挽六钧之弓。康熙丁酉(1717)武乡榜第二人,辛丑(1721)会试第九人,殿试鼎甲第一名及第,授二等侍卫、乾清门行走,加哈哈珠子,随圣祖驾幸热河,隆宠遇。未竟其用,卒,论者惜之。”根据这些地方志的记载,均可见林德镛确有过人的才识和武功,才能得到康熙皇帝的赏识并封官赐爵。


  流传久远的传奇人物


  说到林德镛,就不得不提起流传于民间的一个传说“康熙寿齐林德镛”,说的就是康熙皇帝与林德镛之间微妙的关系。


  据传说,康熙皇帝在68岁那年病倒了,经太医和天下名医多番调治,均药石无效,病情不见好转,朝臣便为他请来了术士巫师,寻找驱邪去病、延年益寿的方法。巫师通过“扶乩”写出了“皇上寿齐林德镛”7个奇怪的字,紧接着,还有神灵托梦,说是“皇上与林德镛同一条命根,只要好好扶持林德镛,让他长命富贵,皇上自能圣寿绵长”。为此,康熙立即下旨命人寻找那个叫“林德镛”的人。


  钦差大臣接旨后遍寻天下,好不容易才在潮州府揭阳县城找到林德镛,其时才30几岁,体魄特别强壮。钦差见状大喜,如释重负,马上将林德镛押解上京。康熙一看到林德镛,立马龙颜大悦,觉得眼前这个跟自己同条命根的人,不仅年轻而且体魄极好,定能活得长久。或许是由于心理作用,见到林德镛后,康熙顿感龙体舒适,不治自愈,康复如常。


  为了保护好林德镛这个“同命人”,使其大富大贵,康熙便动了给予封官赐爵的念头,凑巧这一年正是武科取士的大比之年,康熙便破格钦点林德镛参加“殿试”。林德镛年少时便在榕江上撑货船出海,练得臂力过人,加上闲时学些武艺,威力无比,殿试时无人能敌,康熙对其大加赏识。其后,林德镛又因误听,将骑马听成“擎马”,在众人面前将一匹高大的战马高高举起,托上头顶,放到肩上“擎”了起来,绕场跑了一圈。虽摆了乌龙,却也惹得康熙龙心大悦,随即下口诏,钦点林德镛为本科武状元及第,并授誉他为御前侍卫等官职。


  此后,康熙因林德镛的安危关系到自己的身家性命,因而对他关怀备至,宠爱有加,还下旨在榕城宣化街(今中山路)建状元坊,于西门街(今西马路东段)北侧赐建状元府第。不过,好景不长,在林德镛高中武状元8个月后,即康熙六十一年的一天晚上,林德镛随康熙出宫,在轿前高挂御用灯笼,宫外朝臣一见此灯笼,以为是御驾出宫,便一个个跪下叩拜,高呼“皇上万岁”,当晚林德镛就不明不白地暴病猝亡,有传是因为林德镛不是帝王,没有“龙气”,错受权臣大礼参拜,便得折寿,也有传是被参拜他的朝臣出气暗杀。


  林德镛一死,康熙也于翌晨驾崩,终年69岁,于是便有了这么一个“寿齐林德镛”的结局。


  状元巷因建武状元府而得名


  因为“寿齐林德镛”的民间传说,让林德镛这个广东第一武状元带上了传奇色彩,也让他考取功名的过程有了幸运的成分。但只要了解了科举考试的繁琐程序,大家就会明白要考中武状元并非易事,林德镛也是有真才实学的。


  李白曾说过:“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但要跳过“龙门”考取武进士需要经过层层考核选拔,更何况是万里挑一的武状元。清代的科举,文武并重,其制度多承袭自明制,其中武科比以往任何朝代都完备,分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与文科级别相同。自顺治初开始下诏举行,“子午卯酉年乡试,辰戌丑未年会试,如文科制”。乡试三年一次,于子、午、卯、酉年的十月(农历)举行,直隶、奉天在顺天府举行,各省于布政司举行,中试者称为武举人。乡试次年九月(农历)会试于京师,中试者日武进士。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殿试朝臣四人为读卷官,钦阅骑射技勇,乃试策文。临轩传唱状元、榜眼、探花之名,一如文科。”由此可见,想要考取武状元绝不可能靠运气所得,而是要体魄强壮、武功了得、武略过人。


  据郭伟忠的《揭阳城坊志》记载:“德镛于殿试第一名后,帝下诏于榕城划地建武状元府。府甚为壮观,运来金字匾一块,象征其官阶品级的旗杆斗座和马场门与石马槽等。”寥寥数字,把康熙皇帝对林德镛的喜爱、赏识之情描述得淋漓尽致。而“建武状元府地段,位于大书斋许之西,南连薛厝,北通德记巷至北环城。巷长52米,宽3米。武状元府位于巷之东侧,遂名为状元巷。”


  鼎甲巷亦因武状元得名


  林德镛年轻得志,本有大好前程,无奈年仅36岁便因患风寒而突然离世,未能施展才干,但皇帝下诏敕建的武状元府第,已成为一座旧厝,林德镛的后人于此世居。日前记者前往探访之时,看到门口张贴着的一副写着“状元家声远,武功世泽长”的对联,仿佛在时刻提醒世人此处曾是为揭阳唯一一位武状元所建设的府第,否则记者可能因“不识泰山”而错过。而在府第前仅52米长、3米宽的状元巷,正在三三两两闲聊的附近居民得知记者前来采访,便兴起抢着介绍武状元林德镛的趣闻轶事,仍是带有传奇色彩的一些传说,可见这些传说在民间传播之久之远。


  其实,状元巷过方厝前河直通西马路的小巷鼎甲巷,也因武状元得名。鼎甲巷长90米、宽1.2米,南抵西马路、北至方厝前河,过书斋许桥连接状元巷。


  当年,林德镛获殿试鼎甲第一名,鼎甲是科举制度中状元、榜眼、探花之总称,以鼎有三足,一甲共三名,故称。清代以前,鼎甲巷是何名字,今已无人知晓,但作为一条连接武状元府的小巷的名字,其改名之后的价值却是如此彰显:从北市街去武状元府,先经鼎甲巷,再接状元巷,即可抵达。地名镶嵌进科举制度中的层次内涵,加之关联着历史名人,其文化意义自是非同一般。


  武状元胜迹知几多


  除了状元府、状元巷、鼎甲巷为林德镛胜迹,从棉湖往揭阳县城(今榕城区)的长水渡榕棉渡,也与林德镛有关。据说,林德镛幼年丧父,母子相依为命,以捡拾猪屎卖钱度日,后林德镛过继给乔林人为嗣。因终日在外漂流,养成放荡不羁,争强好胜的性格,但其手勤脚快,不怕苦、不怕脏、不信神鬼,敢做敢当,在当地颇有名气。为谋生,林德镛曾做过货船(兼载客)的船工,撑渡于棉湖和榕城之间,其船破旧,新客不喜乘船,常候客迟开,但因其体魄雄壮,臂力过人,船行快速,慢发早到,胜似飞凤腾江,故众称“飞凤渡”,其人则被称为“林飞凤”,自此,名扬榕江。也有传说称他熟谙水性,能潜水游泳相当长程,可一口气由县城之北河南岸北窖潜水至对面北岸玉浦乡前河畔。


  而在吊桥溪南段杆芒巷,因林德镛常将货船泊靠于此,人、货由此水踏跺上下船,后人们称呼此为“武状元踏头”。林德镛后来能高中武状元,与其在榕棉渡撑船的经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因林德镛之故,“飞凤渡”和“武状元踏头”在当地有了一定的名气。


  除此之外,北门的蜻蜓桥福德古庙,也流传有林德镛上京之前曾留宿于此,梦中获神明指引的传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