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家乡的魅力
发布时间: 2020-01-07 来源: 揭阳日报 作者:

  风景秀丽的古村落——地都镇乌美村,这里的古建筑依旧保留着它的原始风貌,既让人们记住了乡愁,又提升了人文气质。林碧鸿 摄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大学毕业后,我选择回到我美丽的家乡,当一名乡村教师。家乡总有一种魅力吸引着我,或许是那一缕乡愁的牵绊,或许是她的美,或许是她日新月异的变化。

  我的家乡是个风景秀丽的古村落——地都镇乌美村(邹堂)。走进村庄,放眼望去是错落有致的古建筑,有古祠堂、书斋、古民居,其中最古老的建筑物是作为南宋遗物的邹堂郑氏祖祠,为邹堂郑氏所创的住址。走进诰封兵部公祠、南山公宗祠、南庄公宗祠等,都可以从中领略到先人营建传统祠堂的智慧与巧思,以及他们的精神追崇。这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古村落,这里拥有许多古建筑和名胜古迹。近年来,这里还打造了进士大街人文景观带,当我行走在一座座古老斑驳的建筑间,就像翻开了一幅历史画卷,仿佛邂逅了某位先贤故居,细细聆听他诉说关于家乡的历史传说。经过数百年风雨的洗礼,这些古建筑依旧保留着它的原始风貌,既让人们记住了乡愁,又提升了家乡的人文气质,让家乡的人文之美能让更多人所欣赏,所品读……

  连绵不断的青山环绕着这个宁静的古村落,走在山间的小路上,随时可听到叮叮咚咚的泉水声,山坡上还有成片的梨树,这就是有名的“邹堂青皮梨”。每到梨花盛开的季节,那一片片雪白的梨花,在阳光里流泻着醉人的色彩,吸引众多游客逐芳而至。

  我喜欢宁静舒适的乡村生活,当我行走在蜿蜒的巷道上,总能忘掉疲惫,倍感愉悦。每到周末,有空我就会回老家陪奶奶吃顿饭,聊聊天。我喜欢在温暖的阳光下,漫步在村间绿道上,道路两旁是青翠的大树,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棵郁郁葱葱的百年老榕树,榕树下有很多小石凳和健身器材,每到夏天,老人们都会在树下乘凉聊天,天真可爱的孩子们也结伴在树下玩耍嬉戏,这儿简直就是老人、小孩的小乐园!记得儿时,脚下的这条路泥泞不平,坑坑洼洼,一到雨天,路上的老人和小孩互相搀扶着,一不小心就溅得一身黄泥。如今,村道全都水泥化了,宽敞又干净,路边整齐地停放了一辆辆轿车,崭新的容貌让整个古村落焕发无限生机。

  拥有一个温暖的窝,鸟儿才能度过寒冬;拥有清澈的河水,鱼儿才能快活地玩耍;拥有干净整洁、美丽宜居的环境,人们才能幸福快乐地生活。乌美村是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村前屋后,大街小巷,到处都干干净净,池塘里不再有漂浮物阻挡鱼儿的视线;路边不再有成堆的垃圾,村道上都配备了垃圾桶,家家户户的生活垃圾都能日产日清,村里的卫生环境得到彻底的改变。村容村貌的改变,离不开一群默默奉献的工作者,不管是烈日炎炎的夏天,还是寒风瑟瑟的冬天,我们都能看到志愿者和清洁工忙碌的身影。近年来,美丽乡村建设、创文创卫工作的开展,不仅整治了村容村貌,更提高了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营造了一个生态宜居的生活环境。

  家乡的容貌是崭新的,人们的思想和生活也是崭新的。以前,人们在工作之余经常与邻里邻居围桌闲聊、打麻将。现在一到晚上,村头的小广场准点响起广场舞的音乐,人们随着悦耳的歌声,跳起了优美的舞蹈,她们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过路人不禁停下脚步为她们喝彩!随着乡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业余生活也丰富起来,健康起来。村里的图书室学习的人更多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也更新了,致富的眼界就更加开阔了。当我在朋友圈看见亲戚朋友们做起了微商,推出了地都咸菜、邹堂青皮梨脯、河鲜海鲜等特产时,我不禁感叹科技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便利,让村民能依靠自然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提高产品的知名度,让美味的特产走出家乡,走向全国。

  我的家乡,她既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又有崭新的时代气息。她既留住了绿水青山,又留住了我们的乡愁。正是她的美、她的魅力吸引我回到这里。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将坚守我的初心和使命,将科学知识与先进的思想传播给时代的新人,为家乡的建设和发展奉献一份力量!

  郑银琪

  

(编辑:孙儿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