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职场“35岁危机”,因为普遍所以更要重视
发布时间: 2019-12-05 来源: 南方都市报 作者:

  据媒体报道,身处职场,不少人存在“35岁危机”,部分企业更是大喇喇地在招聘条件里写明“年龄在35周岁以下”。职场“35岁危机”,是个问题吗?


  理论上来讲,所谓“35岁危机”不该成为一个问题。一个人的职业生涯,通常是由20多岁开始,到60岁左右退休,35岁连半程都还没到,如果状况已经不能胜任大部分工作,就说明现代社会对工作年龄的设定出了问题,但显然不是这样。即使是对体力要求很高的职位,也没有报告显示35岁以上的人不能胜任,更何况,大部分企业招聘的限制在35岁以下的岗位,恰恰是以脑力活动为主的,35岁从生理角度来讲,脑部退化的可能性很小,基本不存在20多岁的人能干35岁以上的人就干不了的情况。而且,同一个人随着工作经历和能力的积累,可以适应不同的职位需求,这也是符合企业人才培养和发展逻辑的。


  然而,“35岁危机”却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从个人角度来讲,有的人会将职场多年的经验用在混日子而不是提高工作能力上,成为一个职场老油条,不多不少会影响工作表现。从个案的角度,老油条失去竞争力,面临职场危机并不奇怪。问题就在于,大部分35岁的职场人都不是老油条,但“35岁危机”却不是个案而是普遍现象。现在的职场对于这个人群的恶意,是规模化、整体性的。


  从公司角度来讲,偏好年轻人不仅有后喻时代的影响,更是计算过的性价比。现在的职场生态,将加班常态化,要求员工实际以996工作制上班的公司不少,这对于员工的健康和生活都是一种透支,不少年轻人愿意服从甚至崇尚这样的职场价值观,来做一颗螺丝钉,但到了35岁的人一般有家庭需要照顾,有更多生活顾虑,对私人时间有着更高的要求。于是,在畸形的职场生态下,无牵无挂又更听话廉价的年轻人,成为了性价比更高的选择。


  在这样的职场生态影响下,很多公司招聘时打出“限35周岁以下”的条件,接受度是很高的,这样的年龄歧视并不正确,却被很多人视为正常。然而,当有的公司尤其是大公司传出一刀切清理35岁以上员工,大量资深员工被变相强迫离职之后,舆论才开始发现哪里不对。但其实,二者的实质逻辑是一样的,都是对35岁以上劳动者的歧视。这样的歧视被视为正常,恰恰说明职场生态出了问题。


  倡导终身学习,一直保持学习的意愿和能力,接触新鲜事物,积极沟通合作,学习不同方面的知识,向不同的人学习,当然是对的,这不仅是积极的生活态度,也是提高自身竞争力的不二法则。但个人的努力要奏效,前提是资方要消除一刀切的年龄歧视,如果一竿子把35岁以上的人都打死,他的能力强不强又能怎么体现呢?健康的职场生态,应该是有能者居之,而不是年轻者居之。


  消除年龄歧视,不仅是政治正确,也是企业必须面对的现实抉择。中国社会已经步入老龄化,往后的老龄化现象只会越来越严重,为了对抗老龄化,延迟退休年龄至65岁已经提上日程,往后退休年龄延迟到70岁也不奇怪。如果企业坚持只用年轻人,未来将会面临无人可用更无能人可用的状态,这对于企业发展显然也是不利的。


  职场的“35岁危机”,之所以会成为一个问题,劳资双方各有原因,都需要踏出一步,才能让危机化解。


  (编辑:喃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