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赛 揭阳姓氏概略之629 中国保尔赛时礼
发布时间: 2019-10-17 来源: 揭阳日报 作者:   阿 龙

  


  赛时礼     资料图片


  一个仅有小学四年级文化水平的赛姓特等残疾军人,从部队师职干部位子上离休之后,却不甘清闲,写起小说来,他的《三进山城》出版后被拍成电影,此后一直笔耕不辍,创作出版了200余万字文学作品。人们因此称赞他是“中国的保尔”。


  赛时礼(1919~2001),出生于山东省文登县坤龙邢家村(今属威海市文登区高村镇),父亲是个穷苦忠厚的庄稼人。赛时礼在村里上了四年小学,后因家境贫寒而辍学。


  1937年12月,赛时礼在本村参加了“抗日救国自卫团”,并担任团长。1939年受组织的派遣,化名于林庭打入国民党顽固派部队做策反工作。1940年春,他策反成功,带回了一个班。当年7月初,他任东海军分区独立5营1连3排排长,在一次与日伪军的激战中,一颗子弹从他的左肩胛骨打进去,从后背穿出。战友和乡亲们冒死挽救了他的生命。但没等伤口完全愈合,他又重返战场。


  1941年4月上旬,又一次战斗,赛时礼在房顶上指挥全排向敌人进攻,不幸背部中弹,从房顶上滚了下来,幸好落在了老乡的牲口棚上。因子弹是铅弹头,有毒性,他先后动了三次手术伤口才愈合。但直到他晚年,这个伤口还经常复发化脓,疼痛难忍。


  1942年5月,又一次战斗,赛时礼第3次身负重伤,左腿被子弹打断,成了瘸子,被认定为一等残疾。组织上命令他回家休养,但伤势一好转,他又再三请求重回部队继续战斗。


  重回部队任连长,赛时礼为了克服腿残带来的行动不便,先是坐着抬筐指挥,后嫌碍事,改骑毛驴。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组织了80余次战斗。其时,胶东一带,“赛瘸子”“毛驴连长”成为妇孺皆知的传奇式英雄,日寇和伪军则是谈“赛瘸子”色变,闻“毛驴连长”而遁。1943年8月,赛时礼第四次负伤,子弹打在他的右大腿上,这次没伤到骨头,他只休养了一个星期就上了战场。


  1947年10月,国民党向胶东发动重点进攻,赛时礼时任北海军分区独立2团代理团长。在一次战斗中部队伤亡十分惨重,一发炮弹在他身边爆炸,他头部负伤昏迷过去,但苏醒后,他躺在担架上继续指挥战斗。


  当年11月11日的海阳战役中,头部伤口还没有完全愈合的赛时礼,又到第一线指挥战斗,不幸被两颗重机枪子弹击中。一颗子弹从左腮打进去,从下颌穿出来,舌头被打断,牙齿全被打掉;另一颗子弹从左肩胛打进去,从脖子右边的动脉旁穿出来,伤及胸椎。经过七昼夜的抢救,他终于大难不死。第六次负伤使他半身瘫痪,成了特等残疾。即使这样,后来他还让战士抬着指挥了青岛崂山的剿匪战斗。


  从抗日战争初期到解放战争结束,赛时礼参加大小战斗200余次,先后6次负伤,真正是身经百战,九死一生。先后被授予“战斗模范”“爱兵模范”“模范指挥员”等光荣称号。


  1955年,赛时礼被授予上校军衔,同时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解放勋章和三级独立自由勋章。1962年,赛时礼因伤口经常复发,多次摔倒、昏厥,无法坚持正常工作,不得已从师职干部的工作岗位退了下来。


  离休后,赛时礼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中,那战火中胜利的喜悦,失败的懊丧,脱险的庆幸,失去战友的悲痛,像洪水般冲击着他的心,于是他产生了要把这一切通过文学手段表现出来的强烈冲动,决心拿起笔来,投入新的战斗!


  文学创作,对于赛时礼这样一个仅有四年小学文化的特等残疾来说,其困难程度绝不亚于在战场上拼杀,写作是在炼狱般的煎熬中进行的。他的头、颈、肩、背、手、臂、腰、腿都布满了伤痕,多处神经受伤,身体右侧半身不遂。左腿短二寸,右腿僵直,坐站都极为困难,写作时两腿肿胀麻木。右眼失明,左眼的视力仅有0.2,写东西时间稍长就模糊一片。右手蜷曲,左臂抬不起来,写字时只能用左手去“捅”,写作速度很慢。腰椎移位,坐久了疼痛难忍,必须由别人“搬”才能站起来。写作中他曾多次摔倒,造成新的骨折。面对重重困难,赛时礼没有退缩,他以一个革命军人的英雄气概,以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同伤病抗争,与厄运搏斗,终于闯进了文学艺术殿堂。1964年,赛时礼的第一部小说《三进山城》,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1965年他又把小说改编为电影文学剧本,作为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20周年影片,当年由长影搬上了银幕。随后,赛时礼又根据自己在战争中的亲身经历,相继创作了小说《陆军海战队》《智闯威海卫》《追踪》《黄金计》;完成了电视剧本《智闯威海卫》《激战前夜》《沉日》《血醒》《敌腹掏心》等,并先后拍成电视剧。此外,他还撰写了大量的革命回忆录,被诸多报纸刊物发表。


  从1963年创作第一篇小说《三进山城》开始,赛时礼一直笔耕不辍,创作出版了200余万字的作品,被吸收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81年当选为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他的感人事迹,在军内外广为流传,被誉为“中国的保尔”。2001年10月30日,赛时礼病逝于济南军区总医院,享年82岁。


  赛(sài,潮音sai3 (晒))姓,在全国约有人口6万,在各姓中排在第500位以后,占全国人口的0.005%.赛姓在揭阳只有4人(2011),在各姓中排第456位,占揭阳人口的0.00006%.赛姓来源有二:1.出自元代中亚不花刺(今为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布哈拉州首府布哈拉城)布哈拉王族,为元朝大臣赛典赤·赡思丁·乌马尔之后,属以祖名首字为姓。布哈拉王族于北宋神宗年间(1068~1085)东迁来华,落居于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以本族语言“贵族”的汉语译音“赛典赤”为姓。赛典赤·赡思丁·乌马尔追随忽必烈,被任为燕京路宣抚使、中书省平章执事等职,后奏请设置云南行省,并被任为云南行省平章政事。去世后,忽必烈谥封其为咸阳王,其5子23孙被赐汉姓13个,赛姓为其中之一。2.出自回族,为明代松江清真寺教长赛亦迪·哈马鲁丁(赛孝祖)之后,属以祖名首字为姓。明永乐三年(1405),阿拉伯人赛亦迪·哈马鲁丁传教入中原,在西安的化觉巷清真寺出任教长,回族民众尊称他为“赛孝祖”。两年后又到松江(今属上海市)建松江清真寺并任教长。赛亦迪·哈马鲁丁的后裔,多以先祖名字首字为氏,称赛氏。


  赛姓还出自少数民族的汉姓。金代,女真部族白号塞蒲里氏,汉姓为单姓赛氏;明代,蒙古族绰罗斯氏、通赛理氏,均有汉姓为单姓赛氏者;清代,满族赛音萨尔图氏、布赛氏,均有汉姓为单姓赛氏者。


  此外,藏族也有赛姓。藏族早期有六大氏族:赛、穆、党、东、札和珠,赛姓系藏族古姓。


  今赛姓主要分布于山东、河南、云南和西藏等地,4省区赛姓人口约占全国赛姓总人口的60%.赛姓的历史名人,除上述的赛时礼外,还有:清代四川烘县县令赛屿,任上以德化民,兴建学校,修筑桥梁,晚年著有《南游草》《扬州鼓吹》《回舟草》诸集。


  揭阳的赛姓居民落居于榕城榕华、揭东玉窖、惠来溪西3地,其中两人为回族。


  (编辑:陈悦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