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在古城的时光
发布时间: 2019-10-17 来源: 揭阳日报 作者: 林晓兰

  “知道你会来,所以我等……”


  我们来了,终于来到这个多年前就已心心念念的美丽古城——凤凰古城,位于湖南土家族苗族自治区的西南部,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城内具有明清时代特色的民居120多栋,各种庙祠馆阁30多座,曾被新西兰作家路易·艾黎称赞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享有“北平遥,南凤凰”之名,是著名作家沈从文、画家黄永玉、歌唱家宋祖英、民国时期总理熊希龄的故乡,人杰地灵,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而沈从文先生的一部《边城》更是为厚重的湖湘文化增光添彩。不可否认,很多人都是因为《边城》一书而勾起了对凤凰这座古城的山水与人文风情的美丽向往……


  沱江是古城凤凰的母亲河,两岸已有百年历史的土家吊楼,顺水而下,穿过虹桥便是万寿宫、万名楼、夺翠楼,沱江的南岸是古城墙,用紫红沙石砌成,城墙有东北两座城楼,沱江河水清澈,城墙边的河道很浅,水流悠游缓和,可以看到柔波里萋萋的水草,正随着水流轻轻摇曳……依沱江边而建的吊脚楼群在东门虹桥和北门跳岩附近,细脚伶仃地立在沱江里,一切的一切,在轻暖的初阳里,恍若一幅韵味颇浓的山水画。


  据说,乾隆五十年(1876),古城扩建于笔架城以后,形似笔架,故称为“笔架城”,有了笔架山峰,为培植风水,便在沙湾黄土坑江边修筑了字纸炉宝塔一座,一支笔与笔架城相对应,意欲使凤凰人文蔚起。


  缓缓前行,让多少人心生向往的跳岩也终于出现于我们的眼前时,它的独特造型一时间把我们迷住了:这是一座古老的桥梁,但它又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桥。它是古人用石头在溪流中筑起的一个个石蹬,远远望去,就像一只只露出水面的龟背,所以也称其为“鼋”,跳岩是沱江上人们来往的要道,所以,随着导游的介绍,我的眼前也恍若看到了每天挑着山货的行人,穿着鲜艳苗服的苗家姑娘,络绎不绝地从这里走过的画面,形成了沱江上一幅动人的风景。


  遐想间,发现在跳岩不远处,有几位渔民荡着小舟正用渔网在江面上慢悠悠地撒网打鱼,随口哼出的山歌小调,淳朴地回荡在薄薄的晨曦中,让人自然而然地想起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美好。


  而江边那些吊脚楼上,一个个鲜花簇拥的小阳台上,早起的异乡旅人有的倚在栏杆上手托下巴、有的坐在摇椅上,都懒洋洋地望着江面上的美妙景象而发呆……古城的慢时光在这一刻曼妙得如此纯粹,轻暖的风中,江边的苇草即使随风摇曳,也有一种静美的韵味于其中流淌……


  一时间,不禁想起沈从文先生文章中的一段描绘:一切光景韵美而略带忧郁,随意切割一段勾勒纸上,就可以成为一绝好宋人画本,满眼是诗,一种纯粹的诗……


  沉浸于美得如此如诗如画中的古城,怎么不叫人难以忘怀呢?


  当风雨桥无比清晰地出现我们的眼前时,我好像看到了沈从文先生和他的三三正携手于桥上款款走过,据说,沈从文先生就是为此而写下这么一段动人的情话:“在青山绿水之间,我想牵着你的手,走过这座桥,桥上有绿叶红花,桥下有流水人家,桥那头是青丝,桥的这头是白发。”


  这情话美得让人流连忘返,美得让人物我皆忘。只是,在导游介绍了沈从文先生如何走出湘西成为北漂、又如何用他的情书使“固执地不爱他”的张兆和最后成为了他的妻,还以其为原型创作下惊艳了多少人岁月的《边城》一书时,想起了沈张后来磕磕碰碰甚至有些苦涩的婚姻生活,莫名感慨中:或许,纸上的爱情终是抵不过现实的人间烟火吧,才使他们的爱在生活的烟熏火燎中,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而变得脆薄易碎?


  或许,也正是这样,眼前的这青山绿水间的古老桥梁才在人们的心目中弥足珍贵,毕竟,它也曾经见证了世间那么美的爱。


  是夜,沱江两岸灯火璀璨,各色灯影幽幽地落在沱江上,水映灯影,如七色彩虹,梦幻迷离,历经沧桑的古城,矗立着,两边的店铺接连不断,各种商品和食品琳琅满目。鳞次栉比的音乐清吧在美丽的夜色里,动人地诉说着每个异乡人的类似乡愁的叹息。


  在热闹的繁华里,我想,或许只有沱江,他们的母亲河,才永远铭记这座古城最初的模样,而对于匆匆路过的旅人来说,或许,更多的是缘于对她的膜拜,依然与她隔着一段慢时光的距离,或许,这距离,便足以让人在往后的似水流年中对她一次次地想象万千了……


  (编辑:陈悦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