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家乡的味道
发布时间: 2019-08-14 来源: 揭阳日报 作者: 萧俊秋

  家乡的味道真好!空气中带着泥土特有的芬芳。


  吃过晚饭,我和爱人搬个小凳子到门口的广场纳凉。广场挨着水塘,水塘挨着田园,田园连着远处的桑浦山,夜空下显得静谧宽广,城市的躁动和喧嚣在这里不见一点踪影,一坐下来就有“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感觉。


  太阳已经下山了,闷热的空气慢慢变得清爽一些。忙碌了一天的乡亲们三三两两走出房间,来到广场,让清凉的晚风吹走一天的疲惫和汗香味。


  家乡的广场是2015年才建设的,在村的南边,呈东西走向,长约230米,宽约30米。广场的东西两头各有一株高大的榕树,茂密的枝叶挡住了夏天骄阳的酷热,给人们带来了些许清凉。一到晚上,明亮的灯光把整个广场照得通明。广场的西边有乒乓球台和灯光篮球场,爱好体育活动的青少年在这里打球锻炼身体。喜欢舞蹈的女人们趁着夜晚空闲的时光来到广场,随着动听的音乐,跳起了时髦的广场舞。乡村的“泥腿子”跳出了现代文明的新节奏,真让我感到农村与城市的“距离”似乎并不太遥远!


  广场的南边有一个面积超过7000平方米的长方形大水塘,与广场同一年开挖建造,与广场相匹配,两者一阴一阳,一刚一柔,相映成趣。广场与水塘总面积超过13000平方米,显得非常壮观、大气。水塘的东北西三面围上了花岗岩石雕护栏,种上了香樟树,植上绿草皮,配套了长条形花岗岩凳子。夜幕降临,年长的年幼的各自找个心仪的位置坐下,或看球,或看舞蹈,或听音乐,尽情地享受着从广阔的田园吹过来的含有淡淡泥土香味的清凉夜风,微风中不时还夹杂着几声蛙鸣,清脆悦耳。这种免费的高档“享受”,简直让我这个久居城里的农村人羡慕极了!


  水塘中,有几个喜欢游泳的青少年趁着月色在水里尽情地嬉戏着,或潜或泳,或打水仗。这勾起了我对童年的美好回忆,那时节,一到夏天晚上,我们这些不识愁滋味的青少年,下溪河捉鱼虾、摸蚬贝,戏水打闹,洗澡游泳,好不快活。那时候的水很清澈,水质很好。遗憾的是现在水塘里的水却是乌黑的,还带些异味。“要是这水能像我们小时候那样清净就好了。”我心里这样想着。


  2018年,村里又筹借200多万元,重点对南厝住宅片区进行环境整治。通巷全部打造成水泥硬底化,并配上照明路灯。供水管网全面更新,排污管道重新修整,实现雨污分流和污水处理。村民生活于干净整洁的美丽村庄,无不称颂党的好领导和国家的好政策。


  连接揭阳市区与厦深高铁潮汕站的柏油马路从村子的西边经过。马路上,大小车辆往来飞奔,十分繁忙,一到晚上,车灯闪烁,色彩斑斓,好像家乡赶庙会游灯似的,热闹非凡。距村前约两三公里处,厦深高铁线上的列车不时驶过。要进出潮汕站了,速度显得有些慢,从车窗里透出来的灯光连成一条流动着的光的长龙。眼前这光景,真让我有点不敢相信,这难道就是我生于斯长于斯的那个穷乡僻壤的萧畔沟口村吗?这里,距揭阳潮汕国际机场只有5公里,距厦深高铁潮汕站大约1公里,到汕昆高速公路最近的出口处不足400米。交通就这么发达,区位优势就这么明显,这变化实在是太惊人了!


  没错,这就是我的家乡。一个经过血与火洗礼的地方!1926年2月18日,揭阳县农民协会执委、二区区委书记彭名芳以沟口村为根据地,成立揭阳县第一个区农民协会——二区农民协会,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1927年农运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追杀农会会员,放火烧毁房屋,彭名芳、萧亦峰等革命烈士名垂青史,沟口村变成一片废墟。新中国成立后,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沟口村为革命老区,拨款修缮被烧毁的房屋,当地党政每年还对老区人民进行慰问,在农会旧址贴上“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的对联。1985年,村建设了“名芳小学”和烈士纪念室,以缅怀革命先烈。我为出生于这样一个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地方感到骄傲与自豪!今日村里的精英弘扬先烈革命精神,敢于担当,大手笔描绘新蓝图,打造社会主义新农村,让人们在共享改革开放新成果的同时,又开阔视野,拓宽思路,畅想未来,激发斗志。我相信,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家乡人民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一定敢立潮头唱大风,干出让世人瞩目的业绩来。


  和我们坐在一起纳凉的都是左邻右舍的乡亲。我们常住在城里,难得有机会在星光闪烁的夜空下与乡亲们聊天,所以,海阔天空,家长里短,话题广泛,亲密无间,此中不时还有笑声相伴,趣话相随,乐趣油然而生。早稻刚收割完毕,“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自然是闲聊中少不了的话题了。


  “家乡的变化真大啊!你们要常回来看看。”乡亲们深情地说。


  是啊,我们是该经常回家看看了,不然,真的是“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了。


  晚风习习,带着淡淡的泥土的芬芳,我贪婪地深深地吸了几口!


  啊,家乡的味道真好!


  (编辑:陈悦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