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慈禧与珍妃
发布时间: 2019-08-07 来源: 揭阳日报 作者: 黄少青

  要说慈禧与珍妃,还得先从光绪帝说起。光绪帝五岁即位,十八岁大婚,皇后是慈禧指配的她的亲弟弟桂祥的女儿,名静芬,比光绪帝大三岁。用现代语言来说,光绪帝对静芬却全无“触电”的感觉,所以他们婚后并不融洽和谐。据《清朝野史大观》记载,光绪帝“一日盛怒”,甚至于将皇后“发簪掷碎”。皇后将此事向慈禧诉苦,慈禧虽“无多语”,但在她的内心,肯定对光绪帝是产生了一些不利因素。


  在这种情况下,光绪帝真正喜欢的,却是他大婚后也相继进了宫的满洲镶黄旗、侍郎长叙的两个女儿瑾妃和珍妃。她们是异母姐妹。进宫时皆称嫔,妃是后来的晋封。


  据《述庵秘录》记载,“瑾妃性婉娈,而珍妃急切”。所以光绪帝比较宠幸瑾妃,“时津贴之”。珍妃为此“不能耐”,在慈禧面前旁敲侧击发泄过不满的话,却“语意偶侵内监”。这就把内监得罪了。不过珍妃“不能耐”的记载,似值得怀疑。主要在于,其它资料均表明,光绪帝之宠幸珍妃并不在瑾妃之下。比如皇后常在慈禧面前讲珍妃的坏话,就是因为光绪帝与珍妃同居养心殿时间最多,所以皇后才嫉妒珍妃而不是瑾妃。但珍妃曾经“语意偶侵内监”,则比较可信。据《清朝野史大观》记载,后来内监在慈禧面前,“或搆蜚语,谮妃干预外廷事”,与珍妃得罪过他们恐怕不无关系。当然,反过来,这恰好也足以证明,在瑾珍二妃中,光绪帝最宠爱的应该是珍妃,并且也因此,才使内监抓到了向慈禧进谗的把柄。所以当慈禧与光绪帝的矛盾趋于激化,珍妃不会有好果子吃,便是注定的了。慈禧一怒之下,“杖之,囚三所,仅通饮食”,是她在“西狩”前对珍妃作出的处置。


  所谓“西狩”,乃是慈禧在八国联军进入北京时,她仓皇向西安逃命的美化了的说法。就在这一天,即光绪二十六年(1900)七月二十一日晨,慈禧出北京前,把珍妃投于井中,结束了她年轻的生命。


  关于这件事,野史历来有多个版本。据《景善日记》记载,慈禧出逃时,“匆匆装饰,穿一蓝布衣服,如乡间农妇,盖太后先预备的;梳一汉头,此太后平生第一次也。太后曰:”谁料今天到这样地步。‘用三辆平常骡车,带进宫中,车夫亦无官帽。妃嫔等皆于三点半钟齐集,太后先下一谕,此刻一人不令随行。珍妃向与太后反对者,此时亦随众来齐,胆敢进言于太后,谓皇帝应该留京。太后不发一言,立即大声谓太监曰:“把她扔到井里去。’皇帝哀痛已极,跪下恳求,太后怒曰:”起来,这不是讲情的时候,让她就死吧。‘……遂将珍妃推于宁寿宫外之大井中。皇帝悲愤之极,至于战栗。太后曰:“上你的车子,把帘子放下,免得有人认识。’”此其一。


  其二是在《述庵秘录》中则记载,慈禧将出北京时,“谓珍妃曰:”予将率尔行,拳众如蚁,土匪渐起,尔年尚韶稚(其实二妃年相若,诚莫知所谓),倘遭污,莫如死。‘时宫中扰攘,内监总管崔某,遽牵珍妃毡裹推诸井。“


  其三则是在《清朝野史大观》中记载,慈禧将行之际,“命崔阉自三所出珍妃,推堕井中”。


  还有的书记述,因李莲英对光绪帝和珍妃一直怀恨在心,所以在逃命的危急关头,他故意提醒慈禧,说:“我们现在多带一个人,就多一些麻烦。”终于导致珍妃被绑了双手推入井中。


  上述记载各存在一些出入,或许以《景善日记》的可靠性最大。毫无疑问,现在许多成为历史资料的东西,其实在当时也颇类似于街头巷尾流传的新闻,它们往往真真假假互相混杂,假新闻也总是会有人相信并津津乐道,这就只能取决于各人的智慧和判断力。因此即便《景善日记》相传是荣禄造假,也由于他是庚子之变的亲历者,是此中的人物之一,所以他即便造假,也不可能是大量虚构,其据实的记述,自然要比后来道听途说者的编撰更少了些应该打折扣的成分。


  珍妃之死,令人同情和伤感。《清朝野史大观》载学士恽毓鼎所赋悼诗有句云:“金井一叶堕,凄凉瑶殿旁。”并载:“联军入,日本军护禁城,内廷晏然,乃出妃尸于井,浅葬京西田村。”《述庵秘录》则载,次年“西狩”的慈禧回到北京,看见把珍妃投于井中的内监总管崔某,不禁怆然曰:“予向言珍妃遭乱莫如死,非必死珍妃,乃一时之言,而崔某遽堕之井,予今见崔某,辄心怦怦动。”因而不再任用崔某为内监总管,并逐出别处。这当然是慈禧的猫哭老鼠假慈悲了!


  (编辑:陈悦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