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身边故事】沈绵钺:用镜头定格城市记忆
发布时间: 2019-06-21 来源: 揭阳新闻网 作者: 记者 陈冰虹

  人物速写:


  沈绵钺,1995年生,广东揭阳人,出身于摄影之家。花费5年的时间行摄揭阳的风光、人文等,用镜头展现了“不一样的揭阳”,并于2017年在微博上发起了“行摄揭阳”话题,把照片、视频上传分享,收获了超50万的阅读量。其摄影作品《揭阳学宫》收录进《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视频作品《寻找家乡的年味——揭阳》在全网点击量超百万并获多项大奖。


  


  从一栋栋古色古香的老宅到一座座崭新敞亮的高楼,从一条条昏暗狭窄的羊肠小巷到一排排灯火辉煌的宽敞大道,从何时起,我们的家乡逐渐变了模样?


  很多人总是憧憬远方的风景,而忽略了身边的人、物、景,等到哪天回首时,才发现不知何时,那熟悉的一切早已物换星移。但是,也有人喜欢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用心去发现家门口的风景,然后用镜头定格时间的模样,在城市变迁的旅程中留下真实而美丽的记忆。90后摄影师沈绵钺,就是这样一位城市变迁的记录者。


  行摄始于记录


  今年24岁的沈绵钺,出生在摄影世家,他爷爷创办的照相馆五云楼,是许多老榕城人熟悉的共同记忆。如今,五云楼在他父亲的经营下,已成老字号招牌屹立不倒,而他也遗传了长辈的摄影基因,以怀旧的情怀,新颖的视角,拍摄创作出不少富含时代气质、精致而感人的视觉作品。


  “5年前帮同学拍毕业照,连光圈快门都还弄不清楚。”谈起学摄影的初衷,沈绵钺笑着说这个想法来得很突然:“从小在家里看父亲照相,都没多大兴趣,直到高中毕业那年,听说从小生活的五社社区要拆迁改建,才促使了我拿起相机去拍照。”沈绵钺说,他从小就生活在榕城五社社区的一条小巷子里,那里承载着他童年生活的点点滴滴,他对那里的一砖一瓦、一花一草都有着独特的感情。为了把这份记忆中的美好保存下来,他购置了人生的第一部单反相机,也第一次主动拿起相机,将镜头对准老厝及周边的环境,用“快门”记录下生养他的这方土地。自此,也开启了他行摄揭阳之路。


  高中毕业后,沈绵钺离开家乡,到珠海读大学。游子在外,难免思乡情重,所以每次放假回家,他都迫不及待地拿起相机去“扫街”,走着那走过无数次的街道,看着那熟悉又陌生的风景,感受并记录着家乡的变化。“这些年城市发展得很快,每次回家,都能发现揭阳的一些变化,哪条路打通了、修好了,甚至哪个地方更换了哪些店铺我都能注意到。”沈绵钺感慨地说,每次看着一些熟悉的地方在慢慢消失,甚至已经认不出原貌,都让他拍摄记录家乡的想法更加强烈。为此,他还专门到北京电影学院进修了半年多的摄影课程,提高自己的摄影技术,以求在记录的同时,能更好地展现家乡的美。


  坚持源于热爱


  “‘拍出不一样的揭阳’这个理念始终贯穿在我的摄影之中,有时候为了拍摄好的画面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沈绵钺告诉记者,他常常为了捕捉一个好的镜头,起早贪黑,为了拍到一张心中最美的照片,反复寻找最佳摄影点,等候最佳天气与光线,有时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好在辛苦没有白费,这些照片让不少在外的游子甚至外地朋友都看到并感叹揭阳的美。”提及此,交谈中颇为腼腆的沈绵钺,脸上不由自主地洋溢起自豪的笑容。


  从第一次拍摄揭阳到现在已经过去5个年头,5年来他穿梭在大街小巷,拍揭阳的风光、人文,并于2017年在微博上发起“行摄揭阳”话题,把照片、视频上传分享。截至今天“行摄揭阳”的话题累计阅读量已经超过了50万,并在持续不断增长中,其视频作品《寻找家乡的年味——揭阳》更是在全网点击量超过300万并获多项大奖。


  “把照片放上网的时候,我从来没想过会有那么高的阅读量。”沈绵钺坦言,一开始他只是想满足一下自己的思乡情,以拍摄揭阳的老城区、风景名胜、特色建筑为主,不过由于对家乡的热爱和熟悉,让他总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人们不曾关注的画面,捕捉到小城里的各种温暖瞬间,慢慢地他也拍起了人文,甚至拍摄制作视频。当看到自己的作品不仅得到了家人和朋友的肯定,还能勾起许多同乡的共鸣,甚至让更多的外地人认识和赞美揭阳,这一切都更坚定了他继续行摄揭阳的决心。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老城区必然面临着改造和提升,属于这个时代的印迹有一天终将被抹去,“我能做的只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把这些画面留住。虽然现在看到的只是一张普通的照片,可是经过时间的沉淀,过个几十年再看这些照片的时候,你就会明白它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从写满岁月沧桑的古城古村到辉煌繁华的现代都市,从传统有趣的民俗风情到亲切自然的街头人文……他,用镜头记录了发展中的揭阳,用作品诠释了对家乡的热爱,同时,也为我们留住了时代变迁中的古城印迹和温暖记忆。

  沈绵钺摄影作品《三代同堂》记录了3个不同年代的建筑。

 沈绵钺摄影作品《夕阳下的奔跑》展现了老城区的人文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