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相知相守织就“同心圆”
——记惠来县优秀家庭曾锦忠一家
发布时间: 2018-07-24

  曾锦忠夫妇脚踏实地书写绚丽人生。林洁松 摄


  惠来县仙庵镇浮埔村村民曾锦忠是改革开放之后抢先洗脚上田的农民。他与人合作开砖窑积累了一点资金之后,和妻子一起进城开了大排档,生意红红火火,日子过得有滋有味。1997年的一天,镇上干部到县城找他,要他回村当干部。浮铺村有四个自然村,穷得叮当响,村里欠了一屁股债,什么都跟不上,没有人愿意当村干部,工作都瘫痪了。多方说服下,曾锦忠放弃了生意,回乡当起了村干部。

  放下生意回乡当村干部

  村里每次有困难户找他帮忙,曾锦忠总是解囊相助,有求必应。他认为人家有困难才找政府,自己是村干部,不给解决,还能让谁去解决。就是他这样朴素的观念,支配着他端正态度,为了大家忘记了小家。妻子曾海珍说:“当了村干部之后,将自己变成了困难户。”因为没有时间再做生意,只好一边种地,一边忙村里的工作。而他们夫妻俩的兄弟姐妹都在外面发展,早就在广州深圳买房落户,自己的家庭经济却越发落后。

  刚刚当村干部那一年,村里欠了人家的债,到了年底,要债的人居然找到曾锦忠家里。当时外出回家过年的兄弟正好在他家,了解情况后,曾锦忠的兄弟二话不说,帮忙解决了问题。

  曾锦忠从事村里的工作20多年来,兢兢业业,竭尽全力投入到工作中。作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他克服各种困难,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村民们的认可。在20年的工作中,他始终如一,脚踏实地为村民服务,多次获得优秀党员及先进个人称号。曾锦忠文化水平不高,但十分谦虚和勤学,他把自己当做是浮埔村这个大家庭的家长,实事求是,以身作则,爱岗敬业,受到村民的支持,大家乐意配合他的工作。

  夫唱妇随共同进退

  每个成功的男人背后总有这么一个默默支持他的女人。曾锦忠说,他并不是一个成功的男人,可是他却有一个最支持最理解他的妻子。

  基层工作琐碎而漫长,作为一个最基层的村干部,曾锦忠工作是没有规律的,哪里有事他便第一时间出现在那里。曾锦忠的妻子曾海珍在其早年的工作中,给予了很大的支持,而照顾家庭子女的责任,基本落在曾海珍的肩上,她不仅为这一个小家贡献出了一切,也积极为村里工作尽到自己的一份力。每次碰到村里一些妇女工作,她都会帮丈夫一把。同时,她热心公益,特别关注村里的妇女儿童弱势群体,带领妇女同重男轻女的落后思想做斗争,在邻里间有着很高的评价,被推举为历届县人大代表,并于2017年被推选为市人大代表。

  在“创文”工作中,村里拆除违建、临设建筑物时,曾锦忠深入了解一些临设住户的难处,并积极为他们寻求解决方法,将他们安置好再进行拆除行动。基层群众思想觉悟有时未能快速跟上党和时代的步伐,曾锦忠积极做村民的思想工作,自己带头,先从自家房子开始,不惧霸权,一视同仁,坚决进行拆改工作。正是这股硬气,让有些思想偏激的群众渐渐支持“创文”“创卫”等工作,浮埔村率先完成拆改工作。由于工作出色,浮埔村被评为先进村,曾锦忠获得“五城同创”先进个人称号。

  曾锦忠夫妇不仅在生活中彼此分忧,在工作上也能互相支持,俨然一对比翼鸟。现在,孩子们都在外面有了自己的企业和发展途径,全家人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记者手记

  一个村干部的朴实信条

  曾锦忠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热情好客,且仗义疏财,他有一个朴实的人生信条:在乡村,村干部就要实实在在地为村民解决身边事。就是这个朴素的信条,使他二十年如一日,坚持信念,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兢兢业业地服务于人民,谱写了基层工作的最美篇章。

  这些工作离不开妻子的支持,有一年快过年,曾锦忠为村里两户特困户四处奔波找不到救助款,很着急,担心这两户人家过不了年。刚好曾海珍的姐姐来她家做客,走的时候给了曾海珍5000元过年。姐姐走后,曾锦忠要了2000元就出去,回来时告诉妻子钱分给了那两户人家,但妻子并没有责怪。我问曾海珍为什么不生气,她笑笑说,为什么要生气啊,又不是拿去干坏事。再说几百块钱在他们那里是救命粮,在我们家只是节约点而已。他们夫妻俩相互支持、共同成长,脚踏实地地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绚丽人生,以爱与奋斗谱写了一曲现代家庭的文明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