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个嫌疑人》有一个很“悬疑”的片名,但走的并不是悬疑路线。正相反,这部由真实案件改编的电影并没有太多“反转”“惊悚”,但在波澜不惊的表面之下,却有着暗流涌动的人性交锋,留给观众深刻的思考。
多年前,陈信文和陈欣年两兄弟策划了一起大型武装劫钞案,踏上逃亡之路,从此人间蒸发。多年之后,案件早已淡出大众的视野,当年追查此案的公安干警王守月也从公安局退休。然而,一条寻常不过的视频上出现的一个模糊身影,却让他重燃破案的希望。王守月只身前往边境城市,寻找视频中的“陌生人”。最后的正邪对决后正式展开。
电影没有花费太多笔墨描述武装劫钞案的场面,也为本片奠定了基调:不片面追求感官刺激,而是注重对人物心理状态的表现。
一方面,是王守月等公安干警孜孜不倦、锲而不舍追查案件的可贵精神。对战友、同事因为追踪罪犯而牺牲,王守月始终心怀愧疚;对销声匿迹、毫无线索的案件,王守月始终没有放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拜访,打动了陈信文的父亲,也感动了银幕前的观众。
另一方面,则是陈信文和陈欣年亡命天涯的旅程。电影这一部分的处理,更倾向于对劫匪内心复杂状态的描写。变换身份、隐姓埋名后,和妻子、女儿开始了所谓的“新生活”,但始终不敢对他们坦白真相,生活在担惊受怕的阴影中。与父亲分离多年,从王守月口中听到父亲去世的消息也不敢流露真感情。
对同生共死的兄弟陈欣年的态度,更让人唏嘘不已——如果不是为了所谓的“情义”“信任”,两人也不会一同走上人生的末路。这些细致的描写,既证明罪犯心中依然保留了一丝人性,也起到了深刻的警示作用:人生路上走错了一步,可能就是步步错,再也没有回头的机会。
电影对各色配角的描写,也不乏出彩之处。比如,张颂文饰演的何兰,平时活泼、热情,似乎没个“正经”,但在追捕罪犯的过程中却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牺牲前还把手枪里的弹夹收起来的细节,感动了许多观众。
又比如,齐溪饰演的杨芳,是不折不扣的悲剧人物。从一开始不愿意相信丈夫竟然是背负四条人命的罪犯,到铁了心与丈夫共进退的决绝,也让本片的教育意义得以凸显:触犯法律的红线,只会害人害己。
当然,本片为了照顾真实性,也被迫放弃了一些戏剧性,导致整部电影的叙事显得不温不火、平平淡淡。尤其是电影后半部分过度依赖一些巧合来推动案件的侦破,也让本片缺少了一些说服力。
不过,真实的生活恰恰是如此,那些奋战在一线的公安战士也不可能符合许多好莱坞电影里塑造出来的夸张形象。但他们的热血和牺牲,永远是最真实的,正如《第八个嫌疑人》里可敬的王守月、何蓝们。
(编辑: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