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提升反邪教宣传效能
发布时间: 2022-09-26 来源: 广东省反邪教网 作者: 小南

  随着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农村地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还没达到平衡,百姓利益协调表达机制还有不畅之处,一些人对社会发展的前途和命运产生了困惑,为邪教组织的催生、渗透、扩张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和空间。如何在新时期中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持续深入地开展反邪教警示宣传教育工作,已经成为当前防范邪教工作中的重要一环。笔者认为提升反邪教宣传效能应致力于做好反邪宣传的“加减乘除”法:

  一、为队伍建设做“加法”

  完善反邪教组织的队伍建设,壮大基层群防共治力量,为反邪教注入新鲜血液,并不断提升队伍的专业化业务水平,为队伍建设做好“加法”。

  一是激活社会细胞,打造基层志愿服务品牌。可充分利用教育系统、保安力量、外卖骑手、快递物流、河涌护卫队、防疫三人小组、网格员队伍等领域群体的优势,积极组建社会反邪宣传队伍,发挥基层自治、群防共治的作用,强化基层力量建设,实行共建共治共享邪教治理格局。

  二是引导已转化人员,加入反邪志愿服务行列。“负面教育”的素材往往更能直击人心,积极引导受邪教迫害的人现身说教,讲邪教的危害、讲邪教是如何迷惑信徒的,可以产生更强的说服力和震撼力,产生更好的警示效果。

  三是坚持内外兼修,增强基层战斗堡垒。定期开展反邪教专业知识培训,深入搭建专业化业务知识培训与预防教育平台,开展理论武装、思想政治引领与依法治理相结合,改善反邪队伍的知识结构,提高其反邪宣传能力和思想认识,为进一步开展反邪宣传提供理论依据。

  四是充分利用网络智慧平台。积极开发“互联网+群防共治”新理念,利用网络小程序,通过志愿者招募活动,组织群防共治志愿服务队伍穿梭在各个大街小巷开展防邪宣传,不断为反邪队伍注入新鲜血液。

  二、去粗取精做“减法”

  在过往的常态化反邪宣传中,往往以摆摊式、灌输式、说教式、报告式、派发式,甚至强迫性教育等常规宣传方式为主,“一阵风”式宣传现象显著,多存在发放宣传单之后草草收场的现象。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也逐渐增大。这种单一、粗糙的宣传教育方式,在提高农村村民反邪教意识中收效甚微,多沦为形式和表面工作,“群众不欢迎自己也厌烦”,难以形成应有的社会效应,这就要求我们的反邪宣传工作求新、求变,在新时期的反邪教工作中,我们要主动探索新形势下治理主体与路径的多元化措施,减少常规性的宣传方式,有创新性地开展反邪教宣传工作。

  一方面将反邪宣传与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挂钩,充分发挥文化精神家园的作用,通过立足地缘特点,因地制宜搭建载体,在社区公园、村居厨墙、重点区域电子显示屏定期更新各种图文并茂、通俗易懂、诙谐有趣的反邪海报,反邪标语、宣传画册,及时将反邪教工作的新动态、新举措向广大群众周知,使居民在悠闲娱乐的空间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党、爱国、爱社区的教育,形成了争当先进、扶正祛邪、奋发向上的氛围。

  另一方面创新宣传模式,增强反邪鲜活性。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 娱乐性和警示性融为一体,寓教于乐,陶冶情操。通过社会实践、情景模拟、心灵体验、民间文艺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用心用爱去传播普及反邪教知识与技能,打造反邪宣传精品工程,让群众“沉浸式”地体验反邪宣传,增强反邪宣传的鲜活性。

  三、功能融合做“乘法”

  充分利用社会公共文化资源,发挥各自的宣传优势,通过“共建+借力”的方式,长效化织就一张“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覆盖全面、运转高效”的防邪反邪工作体系。形成资源互通、相互耦合、协同并进的良好局面,促使反邪细胞不断裂变,激发反邪宣传的乘数效应。

  一是融合各传统节日和本土乡村习俗。结合中华传统文化,善用地域文化资源,利用有本土特色的民间节日、纪念日开展系列接地气的反邪教宣传活动,同时在活动中积极与群众交流沟通,广泛汇聚民智、激发民力,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达到人民群众自觉参与反邪教效果。

  二是融合各部门主题宣传。在政府和社会两个层面建立防邪反邪联盟战线,与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相结合,促进部门协作、社会协同,主动对接不同战线和部门的工作平台与活动载体,将各方主题有机结合,利用自身优势平台资源推进反邪教宣传,形成官方、民间齐发力的反邪教警示教育工作机制,借势借智借力,用活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将反邪宣传渗透到各领域,打造反邪宣传不间断的社会效果。

  三是融合媒体宣传。近两年来,受疫情影响,线下宣传活动的开展受到局限。在特殊环境下,我们要积极拓展反邪教宣传新载体,充分发挥现代传媒传播速度快、方便快捷、互动性强、受众面广的优势,用好用活新媒体宣传矩阵,打造智慧反邪宣传品牌,提升宣传效能。一方面利用居民的空闲时间,通过公众号、QQ群、微信群、微博等渠道发布反邪教信息,开展线上反邪知识问答活动,为群众参与防邪反邪提供便利,增强反邪宣传的灵动性;另一方面结合本土文化,精心制作群众能看懂,能接受的原创作品,同时利用当下最火热的抖音短视频社交软件和关注度高的媒体进行推广,引起群众对反邪的广泛关注,进一步扩大反邪宣传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四、对受众群体做“除法”

  在误入邪教的群体当中,大多数为青少年、老人、妇女、心灵受伤者、生活坎坷者、外来务工人员等特殊人群。他们有的贫困潦倒、有的缺少关爱、有的希冀强身健体、有的寻求精神安慰,往往容易成为邪教的发展对象,防范邪教对易感人群的侵害是反邪教斗争中重要的一环,撒网式的宣传教育往往缺乏针对性,我们要坚持将警示预防为反邪的重要手段,精准施策,将反邪宣传的受众群体打散,对社会群体进行划分,紧抓关键受众,制定切合实际的宣传教育方案,面对不同层面、不同领域、不同需求目标的人群,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角度和手段开展反邪教预防工作,最后化整为零,着力加强对各类易感人群的反邪警示宣传,防范邪教组织对易感人群的思想灌输。

  如针对老年人而言,该群体一般知识水平都比较偏下,文字形式的教育方式,难以起到效果。我们可以通过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联合康园工疗站、社区自主组建的老年人舞蹈队、健身队、阳光志愿者等社会组织和民间社团,通过戏曲、小品、歌舞表演、包粽子、煮糖水、聊家常等贴心活动方式进行宣传;对于青少年来说,因其尚未真正进入社会,思想单纯、政治信仰模糊,但其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较强,因此,可以采用歌曲、微电影、动漫视频的方式进行教育;对于农村妇女,可通过借助每年“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等契机,以展现女性风采为主题给予人文关怀,充分发挥女性作用,大力弘扬奉献、互助、进步的巾帼精神,营造关心关爱妇女的文化氛围;再有,对于城乡结合一体化的地区,社区中存在大量流动人口。远离故乡、亲人的来穗人员容易出现对未来焦虑、孤独无助等心理问题。我们需要认真研判来穗人员的心理特点,将反邪教宣传融合到网格化社会实践活动当中,可以通过实地开展生存演练和反邪教情景模拟等体验教学活动,促进更多来穗人员扎根本土,共享本土的开发建设成果,激发来穗人员积极参与反邪教斗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笔者相信,在政府和社会各方力量的齐心协力下,反邪教服务队伍一定会不断扩大,人民群众认知邪教、抵御邪教能力必定会有大幅提升,邪教组织的生存空间也会逐渐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