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汉服风”来袭 青年爱上“新时裳”
发布时间: 2022-09-09 来源: 揭阳日报 作者: 记者 潘彬彬


  “越罗衫袂迎春风,玉刻麒麟腰带红。”“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这是描写汉服之美的诗句,把汉服飘逸灵动的特点描述得淋漓尽致。时下,越来越多人折服于汉服的韵味,穿汉服已然成为时尚风潮,不管是在大街小巷、公园景区,抑或是书店、博物馆,总能看到束发盘髻、手执团扇、挂佩荷囊、衣袂飘飘的汉服爱好者。汉服风潮在年轻人群体中兴起,不仅源自于汉服本身的古风古韵让人沉醉,背后更多的是年轻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推崇和热爱,体现了青年的文化自信。近日,记者采访一些青年,了解她们与汉服之间的故事。


  “汉服热”渐升温,引领服饰新风尚


  近期,一场“新汉式潮汕出花园”成人礼在市区一购物中心举行,引起许多市民的关注,该活动将潮汕“出花园”礼俗与中国传统冠笄礼仪相结合,给即将成人的孩子特别强烈的仪式感。活动现场除了让孩子们遵循潮汕传统的“出花园”礼俗,还让孩子们身穿汉服亮相以及巧手制簪花、汉服出巡等,让市民们近距离感受传统汉服文化。


  “汉服作为汉文化的象征,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和历史底蕴,有着重要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把汉服文化传播给更多人,让大家能够喜欢汉服,感受汉服之美。”燕姐是“新汉式潮汕出花园”策划者之一,她这样介绍活动的目的。来自佛山、现居揭阳的燕姐是一名忠实的汉服爱好者,自2015年初次接触汉服之后便入了圈,之后对汉服的喜爱越发炽热,从购买汉服到钻研汉服背后的文化底蕴,以及深入学习汉服妆造、制作发簪配饰,如今她已将这份热爱转变成为自己的事业,致力于在揭阳地区宣传汉服与汉文化。


  市民张女士也是汉服的热爱者,她觉得身边喜欢汉服的人越来越多。张女士说:“以前刚开始穿着汉服走在路上,会引来各种目光,比如长辈会觉得是奇装异服,同龄人则会好奇我穿的是和服还是韩服,大家对汉服的认知度并不高。现在,穿汉服走在街头不再是新鲜风景,有时我在市区的步行街散步,不时会碰到一两个穿着汉服的年轻人。”在张女士身边,有不少朋友受她影响,置办了汉服的行头,在重要节日作伴出游,个别人甚至直接将汉服作为日常着装。


  小许和男朋友准备年底结婚,近期在拍摄婚纱照。小许说:“我和未婚夫都是汉服的热爱者,所以选择了古装服饰,拍摄后的效果感觉很好。”记者从一婚纱摄影店了解到,这两年有不少年轻夫妇在结婚照或全家福的拍摄上,一改以往西服配白纱的西洋款式,选择更加复古典雅的汉式风格写真。据了解,市区一些中学也成立了汉服社团,举办汉服主题活动,汉服文化走进了校园,引起了许多青年学生的关注。


  汉服渐入生活,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的年轻人因汉服外观好看而对其着迷,有的人则热衷于其背后所蕴含的独特文化魅力,也有的人致力于将汉服文化融入日常生活,变成一种生活方式。


  市区一文化策划工作室负责人杨仲平说:“汉服也叫汉衣冠、汉装,源自黄帝制冕服,定型于周朝,是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的体现,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优秀工艺,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受保护的中国工艺美术,有着独特的文化韵味。”杨仲平说,汉服不仅是衣服,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汉服的样式、剪裁乃至着装礼仪等,都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美学表达。


  据了解,为了复原汉服之美,我市一些文化传播工作室在挑选汉服时十分考究,主创者往往要翻阅大量古籍史料,从诗句、史料中汲取灵感,从各类壁画、书画、出土文物、古建筑中寻找复原汉服之美的素材,尽量让不同形制的汉服具有独特的古典服饰之美。


  中学美术教师林雪怡说:“现在喜欢汉服的大多是年轻人,他们迷上汉服很多是出于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认同感。我认为‘汉服热’不应局限于穿汉服,还应进一步发掘健康向上的文化礼仪、审美观念,让更多年轻人关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现在有些文化传播工作室会不定期举行公益宣传活动,通过举行汉服文化讲座、组织汉服出巡活动和汉服表演等方式,不断推广和传播汉服文化,我觉得这是好事情。”林雪怡建议,相关单位和个人可以尝试将汉服文化和传统潮汕文化相结合,吸引更多人了解汉服,让更多人接受汉服,更深入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