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玉浦尾书斋
发布时间: 2022-08-15 来源: 揭阳日报 作者: 黄俊杰

  


  玉浦尾书斋一角。黄奕松 摄


  尾书斋是榕城区玉浦村村塾书斋。黄奕松 摄


  书斋是私塾的通俗叫法。而私塾分为家塾(家庭举办)、宗塾(宗族举办)、村塾(乡村举办)等几类。位于玉浦寨内的尾书斋,是玉浦的村塾书斋。由于它一直以来是玉浦培育人才的地方,而且历史悠久,以至逐渐沿变成为一个地名。现时,有乡人简单对尾书斋的“尾”字进行解读,说是本乡最晚创办的私塾书斋。但事实刚好相反,尾书斋虽带“尾”字,却实际上是玉浦最早创办的村塾书斋。


  耆老相传:明洪武二年(1369),始祖仁华公从官溪玉溪村来到玉浦立籍时,看到其时玉浦是多姓杂居聚落,但各姓氏却都没有建设培养后代的馆所,于是在其定居之后,决心创办一所书塾,以便乡人业农课子、克勤自勉,让大家都懂以仁德处世,使家道复兴。由于书塾创办可以泽被全村,让众人受益,于是他积极推动办学一事。翌年,他以道德文章被县里推举为“贤良”,这是列入编制的国家储备人才,但他推辞不受。及至洪武六年(1373),县里再次推举他为“贤良方正”,以教育里人。自此,仁华公肩负起主持全村的教育工作,为崇文重教、培育人才,他把全家迁往本乡古厝居住,空出自家的屋舍创办了村塾书斋。因当时玉浦称长浦尾寨,所以创办的书斋就以寨名冠名为“长浦尾寨书斋”,但乡人习惯简称,叫它为“尾书斋”。由此可见,尾书斋是玉浦创办的第一所私塾书斋。


  尾书斋创办之后,仁华公认真管理,并聘名师施教,他的义举得到了乡人的大力称赞和社会广泛好评。


  关于尾书斋,也有一些轶事流传。传说有一回,一位精通堪舆玄学的风水先生来到玉浦,他登高俯视,看到玉浦四面环水,寨场酷似一条畅游水中的鲤鱼,寨东(今东厝祠)形似鲤鱼目,寨中(今哲人公祠)是鲤鱼脐,而尾书斋刚好就在鲤鱼尾,他极力称赞创建者有独到眼光,擅于构建“鲤鱼跃龙门”地局。认定他选择在鲤鱼尾筑建书斋,必定可使玉浦今后精英崛起,人才辈出,且各有瞩目建树。当风水先生又获悉书斋创建者曾举家搬迁至别处陋舍居住,腾出自家屋舍办学的义举之后,更是钦佩创建者的奉献精神。他胸有成竹地预言,黄家既有如此懿德嘉行,玉浦宝地今后必定归其繁衍发展。到了明朝中时,多姓聚居的长浦尾寨,成为统一的黄姓聚落。


  另有一则,清朝初年,玉浦曾一段时间莫明其妙出现了多位精神病患者,族中耆老甚是担心,遂请地师前来察看地理,以图修补。刚好其时尾书斋正在动工修缮,风水先生把书斋大门改为“独倚”分金。自此。不但所有精神病患者身体得以恢复,而且再也没有出现新的患者,乡人无不感受到尾书斋地理的神奇。


  至清朝乾隆年间,玉浦在祖祠置办了宗族私塾,并设有书田五十石,凡乡中登秀才者均可享受。但尾书斋私塾一直没有停办,与祖祠的宗族私塾相互辉映。直至1933年,由于玉浦创办了新式的蓝和高级小学,尾书斋私塾的教育场所功能才告终结。


  二十一世纪初,居住在尾书斋且有见识的黄奕松、黄建华等族人,按照“修旧如故”的原则,妥善修缮了本村重要文化遗产尾书斋。经过修缮一新的尾书斋保持古朴庄重的风貌,却又焕发斐然文光。踏进书斋大门,大梁上“文星拱照”四字和“春夏秋冬勤读苦学看谁人蟾宫折桂,德智体健博学多才有我辈九天摘星;一卷诗书满腹才华试问天下谁为王者,万丈豪情千秋伟业敢对苍穹吾是英雄。”二副励志对联立即映入眼廉,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旧时莘莘学子琅琅读书声音,以及一代代人才由此登上仕途的身影。


  (编辑:悦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