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揭阳先贤谢詠墓志铭的文史价值
发布时间: 2020-09-21 来源: 揭阳日报 作者: 谢若秋

  


  明万历年间揭阳先贤谢詠墓志铭。


  民国四年《汇集雅俗通十五音全本》书影。


  近几年来揭阳市炮台镇桃山新明村谢氏东社祖祠(光裕堂)首编族谱《光裕堂志》,编写人员在调查过程中喜获揭阳职业技术学院欧俊勇副教授所赠一与桃山谢氏有关的文物图文——明万历年间揭阳榕城先贤谢詠墓志铭,这份宝贵的文史资料帮助他们厘清了揭阳谢氏祖源世系等问题。


  谢詠为揭阳桃山谢氏第七世、榕城城隍前史巷谢氏第三世,生于明嘉靖二十二年癸卯(1543),卒于万历二十六年戊戌(1598),监生,仕鸿胪寺序班(见载圹志及乾隆《揭阳县志》)。谢詠的墓志铭全称为《明登仕郎谢公矿志》(即圹志、墓志铭。“矿”为“圹”的通假字,义为坟墓),规格为59cm×53cm,全文共373字,其撰写者为漳州龙溪都人、进士、翰林庶吉士蒋孟育(1558~1619)。圹志入圹时间为明万历二十七年己亥(1599)。圹志详细介绍了墓主生平主要信息,是揭阳现存为数甚少的同类出土文物,现收藏于揭阳博物馆。


  厘清揭阳谢氏祖源世系信息


  谢詠圹志存载揭阳谢氏入潮始祖谢壶山及其后代部分世系信息,是目前所发现的最早记载揭阳谢氏世系信息的文物。炮台镇桃山村谢氏民国中期谢德勋(市头人)所编《谢氏宗谱》中载桃山谢氏远祖(揭阳谢氏初祖)为“壶山→乐耕→松林→碧池→市隐→东山”共6代(又载谢乐耕名“真嗣”),此谱所载谢氏这六代世系受到民国后期揭阳谢氏玉滘翔龙系谢畊子诟责,斥之为虚设和改写。谢畊子在他所编的《琢成集谱》等书中则称揭阳桃山谢氏初祖为“壶山→乐耕→怀壶→东山”共4代,认为“乐耕”即是宋末爱国诗人谢翱的谥号,用“怀壶”代换“松林”并省去“碧池”“市隐”两代,此说后来被当今揭阳谢翱研究会采用。但新明村《光裕堂志》编写人员2018年初在其家乡发现一房派(宫前房)光绪年间的祭簿(简略记载桃山谢氏历代祖名、世系及每年办祭事宜细则)残本,其中所载桃山谢氏世系数与上述民国桃山《谢氏宗谱》一致,如载桃山谢氏一世祖谢宗文(字尚质,号梅叟,谢东山之子)为谢壶山第七世、桃山谢氏七世祖谢艮山(分创新明村一世祖)为谢壶山第十三世等。可见,民国桃山《谢氏宗谱》是持之有据、上承下继之作,而民国谢畊子对桃山《谢氏宗谱》的诟责有失偏颇。


  如今谢詠圹志的出现,又为民国桃山谢氏《谢氏宗谱》中所载世系的历史继承性提供了一大佐证。圹志载:“先生讳詠,字思永,别号慎討,始祖壶山公领节钺为潮总管,因而家梅岗尖山,迨梅叟公徙桃山居焉,凡十一世至大尹玉川公。”描述了揭阳谢氏入潮始祖为铁牌总管谢壶山(名升一)、分创桃山始祖为谢梅叟(名宗文)、分衍榕城城隍前始祖谢玉川(名珇,谢詠祖父,贡生,嘉靖初年仕四川梁山知县)为谢壶山第十一世孙(桃山谢氏第五世),上述桃山谢氏历代文物文献所载世系是一脉相传,并无差异。谢玉川于明嘉靖六年(1527)主导揭阳谢氏宗族文化建设,倡编揭阳谢氏族谱、在翔龙村肇建谢氏小宗祠(永思堂),并与海阳等地谢氏联宗共奉铁牌总管谢壶山为谢氏入潮始祖,揭阳谢氏上述六代初祖自此而厘定。


  确认桃山谢氏世系诗文化


  谢詠圹志是目前发现的最早记载桃山谢氏世序诗的文物。世序诗文化源于先秦时期的昭穆宗法礼制,在潮汕地区则肇始于明初,但各族姓这一文化的建设并不同步。圹志载:“先生讳詠,字思永,别号慎脩。”桃山谢氏世序诗前九字为“尚子弘、仁中廷、思国懋”,“思永”是谢詠的族号(字),“思”是桃山谢氏世序诗第七字。桃山谢氏七世祖(分创新明村一世祖)谢艮山(名谕,字思笃,父字廷白,次子字国瑞)与谢詠为平辈,也同为万历年间人。桃山谢氏一世祖谢梅叟(字尚质)为“尚”辈,目前尚未能稽考谢氏世序诗是否为他所首创,用谢詠圹志则可以确认桃山谢氏早在明代万历前期已存在世系诗文化。而玉滘翔龙谢氏(松江系)世序诗的前十字为“邦伯卿夫士宁意序经国”,其他支派在“国”字辈以后才与桃山谢氏相同。可见,明清两代揭阳谢氏这两大系虽同属一县,但宗族文化建设却不尽相同。


  佐证榕城史巷名称由来已久


  揭阳榕城中山路西侧有谢詠“十八天井”传统民居,其具体所在地称史巷,口语读同“驶巷”,为什么此地称“史巷”?又为什么“史”读同“驶”?谢詠圹志中载其父祖(在嘉靖年间)“复创解元坊史巷”,说明“史巷”这一地名在万历前期已经存在,谢詠一族创居于此。


  圹志载谢詠一妻为洪氏,相传为史巷人氏,其祖为明初先贤洪廉,谢氏一族在史巷的部分土地还是洪姓外祖所赠。乾隆《揭阳县志》载洪廉为明永乐十六年(1418)进士,揭阳桃山都(今炮台竹围)人,官至按察御史。或许明初先贤洪廉显达后,宅第就在今榕城十八天井附近,因其仕按察御史,故宅第前面的街巷称为“御史巷”,俗称“史巷”。另据民国四年(1915)潮州音字典《汇集雅俗通十五音》一书载“屎、使、史、驶”等字的潮音相同,潮汕方言有白读和文读现象,“史”今潮音通常读[se2],是文读音(后期读音),读同[驶 ( sai2)]则是白读音(早期读音)。可知榕城史巷的名称由来已久,而且用白读音称谓。


  墓志铭(圹志)是旧时最实时最真实的反映墓主个人信息的文物,是文史研究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值得关注和研究。


  (编辑:悦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