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文人笔下品蟹趣
发布时间: 2020-09-21 来源: 揭阳日报 作者: 肖怀中

  


  菊花黄时蟹正肥  雪 涛 作


  金秋时节北风起,正是菊黄蟹肥时。食蟹在中国历史悠久,据战国时期编著而成的《汲冢周书》记载:周成王时,海阳献蟹入贡,说明那时国王已将蟹列为御膳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很重要的时期,伴随着政治文化中心的南移,跟现代有关的很多生活习惯逐渐形成,吃蟹就是其中一种。而古时,一些文人雅士对食蟹是情有独钟,并在食蟹时诗兴大发,为后人留下了千古食蟹佳作,今日读来也是情趣盎然。


  唐代大诗人李白十分爱吃蟹,在一次与友人吃蟹饮酒时就作下一诗:“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而诗人皮日休所创作的《咏蟹》诗更是脍炙人口:“未游沧海早知名,有骨还从肉上生。莫道无心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这首诗不仅形象生动地描述了螃蟹的特征,而且还托物言志,抓住螃蟹的“横行”状态,把那不畏权势的反叛风格力透纸背。


  诗人唐彦谦也在食蟹时留下了一首名为《蟹》的诗:“湖田十月清霜堕,晚稻初香蟹如虎。扳罾拖网取赛多,篾篓挑将水边货。纵横连爪一尺长,秀凝铁色含湖光。蟛蜞石蟹已曾食,使我一见惊非常。买之最厌黄髯老,偿价十钱尚嫌少。漫夸丰味过蝤蛑,尖脐犹胜团脐好。”诗的头二句写金秋十月,稻熟香飘,蟹多猛如虎;次二句写为了不让蟹毁坏庄稼,农人们想尽办法用各种各样的渔网去抓蟹;剩下几句生活味甚浓,写的是卖蟹人和买蟹人在市集上的讨价还价的样子。诗的字里行间惟妙惟肖地再现了当时人们抓蟹、卖蟹、食蟹的场景。


  不单唐人爱吃蟹,唐以后各个朝代都很好地继承了这一传统。宋朝傅肱在《蟹经》一书中,汇集了各种食蟹之法。宋人高似孙则以《蟹经》为基础,写了《蟹略》一书,对蟹品、蟹馔等作了更加详细的介绍。以会吃而著称的苏东坡在杭州为官时嗜蟹成癖,并将蟹称之为“尖团”,常以诗换蟹,并做诗描述他当年以诗换蟹的往事:“堪笑吴中馋太守,一诗换得两尖团。”文豪一诗换两蟹,得意之状令人可掬。难怪食蟹之后,发出“不到庐山辜负目,不食螃蟹辜负腹”之感叹。


  诗人黄庭坚对蟹更是喜欢,尤喜食扬州贡蟹,称其物美绝伦。一年秋天,朋友送来了饱满丰实的螃蟹,黄庭坚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当即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形模虽入妇人笑,风味可解壮士颜。寒蒲束缚十六辈,已觉酒兴生江山。”诗人陆游同样爱吃螃蟹,也做有一诗:“传方那鲜烹羊脚,破戒尤惭擘蟹脐。蟹肥暂擘馋涎堕,酒绿初倾老眼明。”短短四句,仿佛在读者面前展开一幅画卷,让人们看到了诗人刚刚动手擘开肥蟹,馋得口水就不免淌了下来,持蟹把酒,昏花的老眼也亮了起来。


  清代文学家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中,借菊花诗会,通过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赋诗,把大观园中的螃蟹宴和人们啖蟹的形态描绘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贾宝玉诗曰:“持螯更喜桂阴凉,泼醋擂姜兴欲狂。饕餮王孙应有酒,横行公子却无肠。脐间积冷馋忘忌,指上沾腥洗尚香。原为世人美口腹,坡仙曾笑一生忙。”写了贵族阔少美酒助兴举行蟹宴的情景。而林黛玉诗云:“铁甲长戈死未忘,堆盘色相喜先尝。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对斯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诗中虽然描述了螃蟹到死也忘不了身披铁甲手抱长枪,但是充满白嫩鲜肉的前螯,飘散清香的一块块蟹黄,令人垂涎欲滴。薛宝钗的诗则活脱脱勾勒出自己重阳节前对吃螃蟹的急盼之情:“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编辑:悦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