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碧 揭阳姓氏概略之669 评剧名家碧莲花
发布时间: 2020-08-10 来源: 揭阳日报 作者: 阿 龙

  


  评剧是流传于我国北方的汉族传统戏曲剧种之一,位列中国五大戏曲剧种。图为评剧《花为媒》剧照。  综 图


  评剧是流传于我国北方的汉族传统戏曲剧种之一,位列中国五大戏曲剧种。在我国评剧发展史上,有位碧姓的女演员占有重要位置,著名剧作家、导演、理论家胡沙曾高度评价她的艺术成就,称她“为后来的评剧女演员开辟了道路”,这位女演员,就是碧莲花。


  碧莲花(1902~1955),祖籍天津。幼年时,因家庭贫困,被父母卖给他人做养女,流落到开原(今属辽宁省铁岭市)。在开原金华班卖艺,唱京韵大鼓和秦腔。


  1921年,警世戏社的管事严子臣发现碧莲花天资聪慧,认为是块好材料,演唱评戏一定大有前途,于是花钱将她赎出,带走学戏。


  来到警世戏社,碧莲花刻苦学艺,不久,以唱《珍珠衫》《杜十娘》等戏而驰名。尤其是她演唱《黄氏女游阴》中的“走过金桥过银桥”的“快二六”时,唱腔摄人心魄,她一甩完腔,观众全鼓掌叫绝;唱到后来,观众干脆连跺脚带鼓掌的大声叫好。


  后来,碧莲花被哈尔滨共和班相中,来到了哈尔滨。在共和班,她先拜罗万盛为师,学习奉天落子。碧莲花好学肯钻,工旦角,学会《花为媒》《回杯记》等几出戏后,便登台演出,一唱而红。


  碧莲花扮相俊美,嗓音清脆甜润,唱腔高亢响亮,音厚气足,刚柔相济。她继承李(金顺)派艺术,但并不只模仿,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她在一些主要唱段上均采用“一个半眼”弦,形成了她自己的演唱风格。她的“垛板”“锁板”“搭调”,响亮干脆,不拖不带;唱“平板”夺字的“快二六”轻快流畅,一气呵成。她的念白也堪称一绝,由于她有京韵大鼓的功底,善于从语气变化中缓气,形成了她口齿清晰,吐字有力的独特风格。碧莲花后来又拜师张乐宾、张贵学,从他们那里学了很多戏,戏路更宽了。


  1926年,沈阳最早、最有影响的复盛戏社成立,碧莲花加盟其中,与花云舫、金灵芝、筱灵芝、芙蓉花组成五大主演,这个强大阵容自此唱响了沈阳和开原,后在吉林、长春、安东、哈尔滨等地演出,均受到观众热烈欢迎。


  碧莲花被称为评剧“碧氏五花”(碧莲花、碧艳花、碧月花、碧玉花、碧荷花)之一,她因演艺高强,有过一批学生。演员筱桂花曾受过碧莲花的指教,花月仙曾向碧莲花学习演唱技巧,评剧艺术小生名家李福安也拜碧莲花为师,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鲜灵霞曾偷艺于碧莲花。金灵芝、李银顺、李宝顺、花巧玲、花玉兰、花月仙、小白玉霜、鲜灵霞、新凤霞等都长年与碧莲花同台合作,搭班演戏。辽北早期民间说唱表演艺术家中最著名的就有碧莲花。


  碧莲花走红东北10余年。1942年,碧莲花40岁时,进关回到家乡天津,与当时天津评剧名角刘翠霞、花玉兰等合作演出《回杯记》《保龙山》《珍珠衫》《杜十娘》等,均为她的拿手戏。


  后来,碧莲花息影舞台。不久染上大麻嗜好,致一代名伶晚景穷困凄凉。1957年病逝于天津,年仅55岁。


  碧(bì,潮音pêg4(匹))姓,在全国约有人口6万,在各姓中排在第500位以后,占全国人口的0.005%.碧姓在揭阳只有4人(2011),在各姓中排第456位,占揭阳人口的0.00006%.碧姓源自魏姓,为战国时期魏国碧阳君的后代,属以封号为姓。据《姓氏考略》注引《姓苑》云:“出自碧阳君之后。”战国时期,魏襄王(前318~前296在位)曾封大臣为碧阳君。碧阳君的后代,以祖封号为氏,称碧氏。


  今白族也有碧姓。


  今碧姓主要分布于山西和云南等地,两省碧姓人口约占全国碧姓总人口的45%.碧姓的历史名人,除上述的碧莲花外,还有:明洪武(1368~1398)中河北大名县(今属邯郸市)训导碧潭。


  揭阳的碧姓居民落居于揭西金和、惠来葵潭两地。


  (编辑:悦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