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老年人新冠肺炎防护知识
发布时间: 2020-03-23 来源: 揭阳日报 作者:

  基本常识

  一、面对疫情,老年人应该怎么做

  1.要尽量不出门,不去人群聚集的地方,减少接触病毒的机会,必须外出时做好防护。

  2.给自己制订一个新的健康时间表,规律作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3.通过官方媒体了解权威信息,不轻信、不传播非官方渠道的信息,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和无所适从。

  4.要保持良好的情绪,与家人多聊天交流。如果感到恐惧、焦虑,可通过向家人诉说、放松训练等进行排解;如果负面情绪得不到改善,可通过互联网或拨打心理援助热线寻求专业帮助。

  二、如何测量体温

  每天早晚各测量1次体温,正常体温不超过37.3℃。接触式体温计最好个人专用。

  三、如何选口罩

  老年人正常外出时选择一次性医用口罩即可,回家后将口罩置于干净、通风的地方,可以重复使用。如果出现脏污、变形、损坏、有异味时,需及时更换。

  不建议老年人使用N95或KN95等防护口罩,因其密闭性太强,呼吸阻力较大,长期佩戴后可能出现缺氧而导致的胸闷、气短、憋喘等呼吸困难症状。患有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的老年人更要谨慎。

  四、如何洗手

  勤洗手可有效减少呼吸道、肠道和皮肤黏膜感染的风险。外出归来、吃饭前、便前便后、搬动物品、打扫卫生后都要及时用流动水和肥皂或洗手液正确洗手。

  五、可以吃药预防吗

  目前针对新冠肺炎没有确认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切勿擅自预防性服药。

  日常防护

  一、为什么要开窗通风

  定时开窗通风,提高室内空气质量,能减少可能存在的病毒量。居室要勤开窗,经常通风,户外空气质量较差时,通风换气频次和时间应适当减少。

  二、如何做好日常消毒

  老年人呼吸道比较脆弱、敏感,应选择刺激性小的消毒产品。优先使用浓度75%的酒精棉片擦拭,也可用稀释后的84消毒液等清洁家具、地面。

  三、如何安排膳食

  老年人免疫功能减弱,慢性病等基础性疾病的患病率高,是传染病的易感人群。增加营养,食养食补是保证老年人健康、增强免疫力,减少感染风险、促进康复的基础。要争取做到以下几点:1.餐餐有蔬菜,天天吃水果。

  2.多喝牛奶、豆制品,适量吃坚果。

  3.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烟熏或腌制肉制品。坚决不要购买、使用野生动物。

  4.少盐少油少糖,戒烟限酒。

  5.足量饮水,每天7~8杯(1500~1700毫升),提倡饮用白开水或茶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四、如何锻炼

  要适当锻炼身体,但不要做激烈运动。每次锻炼时间以30~40分钟为宜,每周锻炼4~5次,运动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外出防护

  一、外出时如何做好防护

  1.疫情期间尽量不要外出,必须外出时要戴好口罩。

  2.尽量减少接触公共场所的物品。

  3.尽量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

  4.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肘遮住口、鼻。

  5.见到熟人,减少近距离接触,尽量相距1米以上打招呼。从公共场所返回后,要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

  二、接触确诊的新冠肺炎疑似病例或确诊的病例后怎么办如果接触到确诊的新冠肺炎疑似病例或确诊的病例,要尽快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取得联系,听取医务人员的建议。

  身体不适、疾病发作处理

  一、出现感冒症状怎么办

  出现咳嗽、咳痰、咽痛、头痛等症状且无加重,没有流行病学史的老年人,即发病前14天内,没有去过武汉市及周边地区(包括其他有病例报告社区),没有接触过上述地方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没有与新冠肺炎感染者有接触史,可按一般感冒治疗,暂不外出就医。

  出现急性发热,如确无流行病学史,可先自我隔离观察,按一般感冒发热进行治疗。同时咨询相关医疗机构,必要时及时就医。

  二、外出就医怎么办

  老年人如外出就医,就医前自己或家人要电话了解就诊医院情况和就诊流程,做好预约,尽可能减少在医院的逗留时间。尽量选择离家近、能满足需求且人比较少的医院。只做必需的、急需的医学检查和治疗。

  三、出现急危重症情况怎么办

  老年人一旦出现慢性病急性加重或突发疾病,应当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就医。

  四、出现新冠肺炎可疑症状怎么办

  老年人出现新冠肺炎可疑症状(包括发热、干咳、乏力、鼻塞、流涕、咽痛、腹泻等),不排除有流行病学史的,应当立即执行隔离观察,并及时送医疗机构排查。在就医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去有发热门诊的定点医院就诊。

  2.前往医院的路上及就医过程应全程佩戴口罩。

  3.避免搭乘公共交通,应该呼叫救护车或者使用私人车辆。

  4.应时刻保持呼吸道卫生和双手清洁,尽可能距离他人至少1米。

  5.就医时,老年人和家属应如实详细讲述患病情况。                                     

    黄爱楠 整理


(编辑:孙儿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