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丝绸之路见识
发布时间: 2019-03-19 来源: 揭阳日报 作者:

  □江龙光

  喀纳斯湖路上

  看了我国历代的丝绸之路,就有一条是从新疆正北方向走过的。我和旅伴李先漠商定,先走北疆,尔后再走河西走廊。

  初夏的北疆,一场中雨洗过,草木青翠碧绿,万象复新。乘大巴行驶在乌鲁木齐至喀纳斯湖约1000公里公路上,领略到全国最大的陆地省份新疆的地大物博。

  石河子到了,受世人钦佩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当年在王震将军的带领下,屯垦戍边,那艰苦的岁月,特殊的时期,从湖南、上海大批“招新娘”的深沉凝重故事,都可从这里找到典型和缩影。从王震又联想到左宗棠、霍去病、张骞等西征镇疆稳国,彪炳千古的名将。

  克拉玛依到了,这座由维语黑色石油译音起名的石油城,记载着一幅幅当年新中国石油大军天当被,地当床,戈壁滩上战高温,抗严寒,顶风沙,为祖国献石油的壮丽画面,至今生活在这里的第二代、第三代,都会为自己的父辈、爷辈的不折不挠精神引以为豪。

  过了布尔津县城,已走过了700多公里,离喀纳斯湖越来越近了。路边小憩时,仰望头顶的蓝天白云,看着左边清澈的泉水,右边悠哉乐哉的绵羊吃青草,伴随清香的空气,你会把人间的苦恼忧愁抛在九霄云外。好心情油然忆起50年前上初一时,见多识广的归侨地理老师那启发式的教学,他用教鞭指着地图,把新疆草原媲美欧洲草原,把天山媲美阿尔卑斯山,把北疆媲美欧洲最美的瑞士,希望同学们以后有机会去放眼领略。如今亲眼看到北疆与美丽的国家瑞士风景相比,确有过之而无不及。这里的图瓦人从几十年前被发现后,他们的生活习惯十分吸引游客呢。喀纳斯湖美景倾倒众多游客又是一特色,更有神秘色彩的是已经有多批次游客和当地人一次又一次发现“湖怪”并拍下照片,根据测算,“湖怪”身长至少7米以上……所以现在它被定为五星级旅游点,人气超过天山天池而位居新疆旅游第一景点。

  吐鲁番路上

  晚上在乌市已决定,第二天去吐鲁番,没想到天亮时下起了大雨,心想今天要搁浅泡汤,但由于我与李先漠旅伴自由行历来有抓紧时间的习惯,还是给旅游经理打了个电话。他接送有方,当问清吐鲁番那边天气尚可时,随即安排接送车到宾馆接我们。旅外天气变化真大,没想到昨天吐鲁番第一高温期来袭,当晚被央视新闻联播报道后,今天却突降大雨也突降温,我与老李都庆幸运气真好,吐鲁番的全国“三最”,海拔最低的地面,瓜果最甜的地方,这“二最”我们体验和品尝了,而最热的地方此刻却不热。

  经过达坂城,自然想起王洛宾老先生那首《达坂城的姑娘》,其实到此一看,别说漂亮姑娘难觅,想要见到一处居民点都不容易,到处是风力发电机,风速极快,汽车被掀翻的地方沿路可见,还有火车车厢也被掀翻过,导游说。

  留下印象较深的是火焰山、葡萄沟、坎儿井和交河古村,自从《西游记》在此取景拍摄成功后,以后多部需要火热场景的电影电视剧也都到此取景。看了当地有记载的,地表最高温度超过78℃,创造了一项吉尼斯纪录。附近还有古高昌国遗址,车师国遗址等,想起当年唐僧玄奘西域取经,历代通过丝绸之路与西亚、欧洲各国交易交谊,如今后辈身临其境,穿越时空,依然滋生浓烈亲切感。

  敦煌路上

  游览敦煌莫高窟,心灵产生震撼。尤其是藏经洞,此洞窟虽不大,不显眼,但确实是真正的价值连城,里面藏有的各种佛教经书以及政治、天文、地理、军事等记载的中华民族瑰宝,如今被盗贩者贩卖到世界五大洲,任何一个中华儿女站在藏经洞前,都会驻足凝重沉思:国家强,民族兴,军队过得硬,谁都侵犯不得,尤其我这个当过兵的,感触尤烈。

  到敦煌,自然要去玉门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名句,用这句诗来形容边塞玉门当时的苍凉和人民生活的贫苦。玉门关,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玉门关,也是历代文人泼墨甚多之地,诸如唐代大诗人李白等一大批文人,诗赋华章涉猎这边塞玉门关的真不少。在当地纪念馆,这些写过玉门关的文人排位,不是以你的名气大小排列,而是以你宣扬玉门关的影响力来排列,因此我们从纪念馆里,看到王之涣排列第一位,而大诗人李白则排在倒数第二位。还要赘述一下的是玉门关不是在玉门市境内,而是在敦煌市境内,而玉门关离玉门市,还有上百公里呢。

  在敦煌的两天游里,最感谢的人应该是出租车司机杨师傅,开始我们到敦煌一下火车,他就抢先靠近我们,这种见多了的抢客现象我们并不领情,之后我们进入饭店,吃了一半发现他还在店门口候着我们,看到这个年近六十,岁数与我们相近的人,心生同情感,于是与旅伴老李同时招呼他进来一起吃。路上看出他很厚道,帮拍照,帮提行李,特别是头天晚上,在当天已定好车价的前提下,为了帮我们找到一处合适的住所,他不计来回增加二十多公里的车程,免费送我们返程到另一住所,此时此刻,我们感叹不已,原以为献殷勤抢客的人,都是见钱眼开,看来这次例外。细细了解,老杨其实并不缺钱,他膝下一子一女,大学毕业后一个在北京工作,一个在成都工作。他最大的乐趣是与世界各地的游客交流。我们还破天荒听到“路遥知马力”这句古训在这里遭质疑,为什么?他指着眼前的骆驼刺(大西北到处可见的一种抗干旱特强的刺状植物)和前方一群骆驼告诉我们,马吃不了这种全身是刺的植物,而骆驼就吃得了,故名叫骆驼刺,在大西北戈壁滩行走,马一天不吃不喝就走不了,而骆驼几天不吃不喝照样走,且骆驼驮的东西又比马多得多。呵,过去我们祖先在丝绸之路结交西域朋友,今天像杨师傅这样养了半辈子骆驼的现代人,也在续交新时代的新朋友。

 

(编辑:孙儿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