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乔林兰香楼:记录一段近现代史
发布时间: 2018-02-08 来源: 揭阳新闻网 作者: 林晓纯

  乔林兰香楼建筑群(仁美里),位于揭阳产业园磐东街道乔东社区,包括大夫第和兰香楼两处相连的建筑,总占地面积6778平方米,是印尼坤甸侨领林毓瑞(1848~1926)创建,其中兰香楼曾是原揭阳县两大名楼之一。

  据《古乔乡志》载:大夫第约建于中华民国七年(1918)。兰香楼竣工于中华民国十七年(1928)。大夫第的石雕、木雕、灰雕、嵌瓷、彩绘及兰香楼的西洋建筑形态均为中华民国遗物,反映了当时的高超建筑水平和丰富的中西方文化信息。

  大夫第位于兰香楼前方,是典型的潮汕公厅格局,三进式建筑厅堂、贝灰墙、石木结构。由前围墙、左右门楼、前厅、中厅、前后天井南北厅、后厅、二丛厝等构成。

  前厅大门上方大夫第阳刻石匾,壁肚配戏剧人物、瑞兽、吉祥花草等精美的灰塑、石雕图案,厅堂采用“三载五木瓜十二埤坯”传统穿斗抬梁式梁架,屋脊镶嵌双金钱瓷器及塑瑞兽、花草等图案。

  这里是族人聚会、议事、祭祀的场所,完整保存着潮汕地区古代、近代宗祠建筑风格。

  兰香楼位于大夫第后方,由3层主楼及左右围屋构成,每层建筑面积为76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2283平方米。

  兰香楼是当时揭阳第一座规模较大的“高楼”,建筑材料、钢筋水泥均要从东南亚一点一滴运回来,甚至连工人都来自东南亚。经过多年时间,才建成这雄伟壮观的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它是潮汕传统建筑与西洋建筑艺术完美结合的结晶。

  说起兰香楼建筑群,不得不提到爱国侨领林毓瑞(1848~1926)。清同治五年(1866),他身带一条水布、一只篮子到印尼坤甸谋生,历经艰苦奋斗,创建兰香公司,经营粮食、码头、戏院等。他晚年委托其长房第三代孙林木金回乡建造兰香楼,教化后人传承创业守业、不忘桑梓的优良家风。

  林毓瑞所创建的兰香公司在抗日战争时期,倡议组建坤侨救灾会(抗日救国会),以各种形式倡议并支援抗战活动,他的多个子孙在抗日期间因此受尽酷刑,甚至牺牲性命。他们这种爱国爱乡,无私奉献精神,反映了华侨和家乡之间的密切关系,对于研究侨乡社会和华侨史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

  抗日战争时期,雄伟高大的兰香楼被日本侵略者视为红色革命基地进行轰炸,并先后被飞机投下七枚炸弹,结果中弹三枚。因大楼楼体坚固,损坏程度较轻,至今我们仍可以在兰香楼三楼看到其中二处被炸破的天花板痕迹。

  乔林兰香楼建筑群布局合理,结构严谨,典雅、秀气、大方,既有潮汕地区传统工艺建筑特色的古代宗祠风格,又融入西洋建筑风格,精工细作,色彩绚丽。建筑用料、建筑结构以及饰件都保存着近现代建筑特色,具有较高的文物历史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

  1942年至1953年,这里曾先后或同时作为汕头礐光中学、磐东二小学校、中共潮汕地委办公场所、新兵边营地,揭阳县粮管所及仓库。1953年以后,这里曾是磐东公社,乔东村办公及磐东学校和幼儿园的所在地。

  1942年至1984年,兰香楼建筑群作为办公场所,在不同时期发挥着不同的历史作用,更难得的是这里至今保存完好。如今当地人每每念起“兰香楼”三个字,便是满满的回忆,有人在这里上过班,有人在这里交过粮,还有人在这里读过幼儿园……不知不觉,兰香楼与许多人的人生结缘。这里的种种传奇故事将会继续流传……

  林毓瑞的后人如今在印尼活跃于各行各业,将先人的优秀精神传承至今。近年来,兰香楼和大夫第的重要价值正在被社会各界所关注,这个建筑群在众人的支持下,正全力申报揭阳市文物保护单位,相信这里建筑和精神将会被更多人所关注、传承。

20182894348710 拷贝.jpg

  兰香楼保存着近现代建筑特色,具有较高的文物历史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林晓纯 摄

  (编辑:袁耿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