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知道“年”的来源,首先要弄清“年”的构造,摸清“年”的本质,看清“年”的长相,掌握“年”的范围。从甲骨文上看“年”的字形,上“禾”下“人”,表示“人种禾,禾养人,人禾互相赖以为生”。 《说文》曰:“年,谷熟也。从禾千声。春秋传曰:”大有年‘。“从小篆字形上看,”年“也是”从禾,从千,千亦声“。禾,指五谷;千字从人从一。汉语言学家黄现璠在《古书解读初探》中说道:”必先有禾之种植,而后有年字之发生。“”年“就是从谷禾中诞生的。《谷梁传。桓公三年》说:”五谷皆熟为有年也。“《谷梁传。宣公十六年》也说:”五谷大熟为大有年。“从此可以看出,古字的”年“与我们今天说的”年“不是一回事儿。 那么,在古代又是用什么字表示年的呢? 《尔雅。释天》曰:“夏曰岁,商曰祀,唐虞曰载。”也就是说,夏朝时把“年”称作“岁”,商朝时把“年”称作“祀”,尧舜时期把“年”称作“载”。《诗。豳风。七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汉书。李广苏建传》:“武留匈奴,凡十九岁。”《诗。魏风。硕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这里的“岁”就是“年”的意思。《书。尧典》:“朕在位七十载。”《史记。文帝本纪》:“汉兴,至孝文四十有余载。”这里的“载”也是“年”的意思。《书。洪范》:“惟十有祀。”这里的“祀”还是“年”的意思。这些作为“年”使用的字,在今天依然很流行。诸如“一年半载”“千载难逢”“岁月如流”“岁月峥嵘”“岁序更新”等等,这里的“岁”“载”仍然是“年”的意思。由此可见,“岁”“载”等字作为“年”使用由来已久,并且还在延续。 “民以食为天”,所以“年”字与“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无论是腊八吃米饭,还是腊月二十三祭灶王爷,老百姓都把管吃管喝的神放在第一位。那“年”又是什么时候有了今天的“年”意的呢?董作宾说:“在商代还没有把年作纪岁之用的。到了周代,才把禾谷成熟一次称为一年,而年字始含有岁、祀之意。”在我国古代,把“年”字放入“禾”部,以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尚书。正义》上说:“年,取禾谷一熟也。”由于谷禾一般是一年一熟,所以“年”就被引申为“岁”“载”之意,与“岁”“载”等字同时使用,丰富了“年”的知识,也扩大了“年”的范围。 (编辑:陈悦申)
|